欢迎来到专业的映象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读后感 观后感 发言材料 教学设计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自我革命什么意思(5篇)

时间:2023-05-28 10:50:08 浏览量:

篇一: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自我革命名词解释

  自我革命,意思是自我扬弃,自我改变,自我创新,以“革命”的程度改革深层次利益矛盾问题,革除沉积的顽瘴痼疾。

  自我革命的基本内涵: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蕴含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

篇二: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中国化考辨陈曦(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扬州225009)摘要:“社会革命”是人类全部“革命”的一部分。“革命”一词创造于日本,但它最初取于汉学文献,用于复兴汉语之用。“命”在词组“革命”当中由最初对统治者的合法性巩固到近代伴随着社会局势的改变而赋予了“革命”新的含义,包括统治者权利的变化和现代社会阶级之间不同形式的冲突。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革命”的胜利,“革命”这一术语在汉语中逐渐固定下来。“社会革命”这一词语有据可考于1903年日语文献中的社会主义术语。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革命”是从对怎样的社会进行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谁进行社会革命,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等几个方面去理解。“社会革命”概念的中国化对于当下我们把握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法有重要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社会革命;中国化B034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21)04-0012-05“社会革命”是马克思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马克思文本中多次出现,但马克思对其内涵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马克思在批判巴枯宁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革命时谈道:“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这些条件是社会[1](p287)革命的前提。”在批判巴枯宁提出把废除继承命与政治革命之间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中国人对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理解是与中国本土“革命”概念和马克思“革命”概念引进中国紧密联系的。一、中国本土“革命”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中,“革命”一词最初为动词结构,其意是“收回天命、改变天命”。在中国的汉学文献《易经》当中可以追溯其最早的阐释:“天地革(进行其变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除《易经》之外,《诗经》《书经》和《三国志》中也对这一含义有过记载和阐释。这一时期的“革命”与其本义所含的暴力和冲突形式不同,它更加强调的是“天命”所授的统治者合法性权作为社会革命的第一个要求时,马克思指出:“十分明显,如果有可能通过全民投票在一天之内完成社会革命,那么对地产和资本的所有权马上会被废[2](p595)除,因而也就根本没有必要研究继承权。”由此看到,马克思所说的“社会革命”与经济、政治密切相关,但不等于经济革命,也不同于战争、起义、暴动、变革法律等纯粹的政治革命,而是介于经济革作者简介:陈曦(1986—),女,哲学博士,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研究”(19BZX005)阶段性成果。·12·

  的追溯。汉代的儒学家们将“革命”一词中的暴力和冲突弱化,然后强调了其中的道德因素。孟子虽认为“人民乃天意执行者”,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推行天的意志中所起到的作用,人民有权推翻他们认为不合格的统治者。在孟子看来,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更迭也是出于人民的赞同进而对上天意志的顺应。但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统治的核心就是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乃依天命的思想。如《书经》中“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允终”。[3](p141)另外,“革命”这一理论在中国早期包含通过暴力和起义而发生的朝代更迭,推翻处于没落中的朝代,依靠暴动而建立新的王朝。大多依靠暴动登上王位的统治者们也会称自己“领受天命”来保障其统治权,这一理论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用“天命”中不可改变的“命数”因素来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反对统治者的起义是行使天命,也就是说,革命归根结底包含着自上而下的政治关系变革。日本人通过一词造出了“kakumei”词组,分为“革”和前后两部分,由最原始的“皮”“皮革”“剥皮”到“改动”“改革”“变革”等。第二个词“命”则为动词,有“命令”“政令”“使命”的意思。中发表了他的1919年9《从经济观上观察中国的乱原》月1日,戴季陶在《建设》第1卷第,对中2号国的革命历史进行了阐释。中国处在革命进化的阶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革命进化着,他把“革命”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革命”是指机器制造方面的工业革命,政治变革的根源也都在“机器制造品”输入这件事情上。“破坏”和“建设”都是基于经济上的,“破坏”就是“经济上的旧物破坏”,“建设”也就是“经济上的新物建设”。第二个阶段的“革命”则是武力的政治革命之后革命党派的革命。这里主要指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以前的革命战争,一种是希望建设理想的必然到来的命运——新国家,另一种是企图根本上的大破坏大创造。在中国,“革命”这一概念的意义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则不同。古代的革命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压迫或者由于等级官吏分配不公等引起的阶级压迫等;现代革命则主要是外来工业革命的刺激冲突和生产工具以及生产方法上面的改造与变革。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主要就是对人民生活方式的改造、国家组织的革新。现代革命则更加突出国家和社会组织的阶级性。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缺陷明确化,私有财产的差异性加大,社会阶级的差距也加大,随着波及范围的扩大,社会矛盾突出,于是便发生革命。革命即是“统治者阶级的变异”和“贫富阶级的转换”。[4](p77)中,对“革命”1919年9一词的认识有了创新性。克鲁泡特金月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对于“革命”下了这样一种定义:“仅仅知识阶级者新思想的运动、平民盲目的冲动的‘一揆’暴动。无论如何激烈、如何惨淡、不能将这个认做革命。”[4](p78)革命是要将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一切旧的思想、道德、制度、组织,从根本上推翻,完全在新基础上改建社会的运动。这种革命,是鼓动知识阶级的新理想和遭受经济压迫的贫民阶级不得不起来的反抗行动。民众在知识者信奉的理想中发现自己要求之“合理化”的倔强力。打破旧态更新生活的哲学和平民的不满足汇为一流。这个时候,非将社会的面目全然一新而不止的大破坏、大建设才能够并行。这就叫作革命。[4](p79)二、马克思“革命”概念进入中国伴随着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的潮流也逐渐涌入中国,当时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翻译途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从日本引入了大量关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国思想交流的源头也逐渐从欧美国家转向日本。康有为和梁启超在甲午战争之后积极推进维新运动,与其他译者不同的是,他们强调的是“考其变政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去其弊误,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而欧美之新法,日本之良规,悉发现于我神州大陆矣”。[5](p77)可见他们在整个思想领域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变革。这一时期中国所汲取的“西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学思想,而是经过日本翻译家重新阐释的新学思想,在这些重新阐释的新学思想之下,找到了偏向实用性和可行性的中国西学思想。从1896—1911年中国译介日本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综合分析来看,数量呈现明显优势的是政治类和法律类书籍。而从1901—1912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上来看,“社会主义思想”和“阶级矛盾”则为翻译的重点内容。表的《革命!何故?为何?1919年10月戴传贤在《建设》——复康君白情的信》第1卷第3号发·13·“革命”“命”“取走”“西学东渐”

  对“革命”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把它和“革命者”进行了比较区分。中国传统的“革命”中“革”有年》第八卷第4号公开的《独秀复东荪先生底信》中对“Revolution”一词有了更进一步的论述,他对“改造”“创造”之意,戴传贤在这里主要是从“革命”“Revolution”的实现进程提出了质疑:若不采用一的手段、目的以及“革命”的意义方面去说明。他对康白情提出的“革命”的概念进行了质疑:“革命的思想是人人都要具有,革命的手段是人人都要有的”这句话是没错的,那么“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本质是什么?”戴传贤引用其先辈所说:“我们所以要革命的原故、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造成一个幸福的国家、把我们的社会、造成一个幸福的社会、所以我们的终结目的、是在平和的普遍的幸福、不仅是在富国强兵。”[4](p108)把“革命”理解为“大破坏”“大创造”是片面的,“大破坏”只能称之为破坏,而不能称之为“革命”。“革命”是保全全人类或全国各种族的幸福、维持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接着,他分析了社会对于“革命”“革命者”的认识错误:以为“革命”只是破坏,所以革命的意义只是“暴力的威吓”等反面意义,而“革命者”就是无职业无理想无学问无道德的暴行者。而社会一般对于“革命”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可能认识真正的革命者。总之革命的基础是自觉,是内在生活的需要和充实。其后,他总结道:一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平等的幸福,是革命究竟的目的。二是中国国家和社会的改造是革命现在进行的目的。最后关于革命运动的新形式是“平和的组织的方法及手段”,消极的方面来说是“以暴制暴的伪革命”。柏(彭璜1920)的年《对于发起俄罗斯研究会的感言》8月27日—30日长沙《大公报》发表荫,其中对于“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是从俄国革命中得来的。“和平的世界,是俄人革命的目的。劳农的政府,是俄人革命不能避免的手段,也恐怕是全世界革命必经过的阶段。我们中国要想不重蹈俄国的覆辙,绝对不是能用一种比俄旧时政府更有力量的强权来压制预防社会的革命。”[4](p339)同年11月7日,在《共产党》第一号中发表胡炎(李达)《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国际共产党联盟的主旨,就是实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即革命的社会主义,由公然的群众运动,断行革命,至于实现的手段,就是采用无产阶级专政。”[4](p457)胡炎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对国际共产主义者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进行了阐释,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与无产阶级革命是密不可分的。1920年12月1日《新青·14·种急进的“Revolution”,时间上会允许我们用一种渐进的“Revolution”吗?在这个过程中阶级的觉悟和阶级的斗争又该以革命手段集中资本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制吗?最后针对社会是否需要改造的问题陈独秀先生也提出了两条道路:“改造社会是要跟着社会现状走,还是要打破现状?”[4](p457)但他在这里仅仅是提出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在《共产党》刊登的《从资本主义组织到社会主义组织底两条路——进化与革命》中对于革命的理解是,用人力打破一切旧社会组织以创造一个新社会组织。所以革命本身就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破坏,二是建设。至于革命的进化和行动的过程化,是从一个旧社会组织变为一个新社会组织,这里要注意区分进化与革命。同时,马克思也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是完成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最终完成社会革命的过程要与无产阶级专政整体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手段,要厘清社会革命的对象、目标和手段。三、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中国化马克思“社会革命”一词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早期就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要了解“社会革命”这一概念在中国早期译介情况,首先就要考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背景,看“社会革命”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在哪种历史诉求中被传入中国,在进入中国之后又面临怎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关于“社会革命”概念的中国化,表达的是一种社会的革命或者关于社会的革命。这里就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一)对哪种社会进行革命?号中对德国和俄国的劳动运动和社会主义以及资1921年2月15日,蓝公武在《改造》第3卷第6本主义制度的构成做了一点简单的论述,随后在27日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公报》第一期“远东的信”刊登“秋白”(瞿秋白)的《中国工人的状况和他们对俄国的期望》中提到了中国的社会革命与其他国家社会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1912年中国推翻了清王朝;二是1914年的欧洲大战;三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这些事件的结果全都是破旧立新。自俄国革命以后,社会主义的思想从西方流

  入中国的时候,社会主义势力同样蓬勃发展,新旧两种制度的碰撞亦会产生很多新的事物。这就是说,中国学者已经认识到马克思社会革命的对象不仅是指欧洲资本主义和俄国落后的有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也指已被外国列强入侵的封建专制型国家。这为吸收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二)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把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视为马克思引介的早期翻译,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提到“社会革命”这一概念:“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6](p292)这里的整个社会革命化包括了物质和精神的各个方面。马克思同时强调了思想革命需要以物质革命为基础,即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彭一湖1919《社会主义论》年9月《太平洋杂志》一文。文章批判了空想社会第1卷第12号发表主义者提出的“改造社会不要积极的手段、现实的动作、尽可能付诸人类的理性”,认为世界上哪有那么一回事,要特权的富人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抛弃所享受的特权,岂不是“老虎口里讨脆骨”。文章认为这一主张最终是一无所就,任何社会革命都不可能。文章赞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历史的社会主义。文章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社会之物质生产力以及在生产力活动范围内的生产关系,或表现在法制上的所有权关系相冲突,以至于本来为生产力发展之形成的生产关系,却变成了生产力的束缚,这个时候就要发生社会革命。这个革命的内容包括,先是经济的基础变动,随后多大的建筑物全部、或急或缓,都一起变革过来。这种变化有两层,先是经济和物质上的变革,后是哲学上和观念上的变革。这其中都包含制度层面的内容。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既有进化论又有暴力革命,只有条件成熟、木已成舟的时候,政治革命对社会革命才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就已经认识到,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是一个不同于独立的经济革命、技术革命、政治革命但又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谁进行社会革命?中国早期思想者从马克思一般革命理论中就发现,在“社会的生活”中的个人,倘若多数的生活条件都不能被满足,形成全体的社会不安,这个时候的少数思想先觉者和多数的被压迫者、生活落伍者、希望生活改善者都是一样,会参加社会革命。[4](p108)很多社会革命者虽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孕育的果子,但又是这个时代的机运,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理想的目标。特别重要的是,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已经从马克思那里懂得,要成为一个坚定的社会革命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革命工作,关键要具有革命精神。革命者需要有技能,但最重要的是革命精神必不可少,否则就会在社会革命中堕落。这种革命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革命的内容。而对于从实践上成功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列宁来说,“社会革命”是与劳动阶级紧密相连的。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说,劳动阶级革命的独裁政治,是被压迫的人为图谋粉碎施压迫的人而造成的先锋的支配阶级之组织。而他在《论社会革命》中提道:“说共产党暴力的人,全不懂劳动专政的意义。革命的自身,是纯粹的强力的行动。专政的语义,由各国语言说起来,不过是用强力的意思。所以强力和阶级的意义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革命的地位越是困难,专政的程度越是辛辣。”[4](p604)在这里,列宁是在劳动阶级与专政层面解释社会革命的。(四)如何进行社会革命?《晨报》1919年5月5日—8日刊载由渊泉翻译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谈到,马克思主张用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创造社会组织来改造社会,即“社会革命”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社会组织变动。1921年1月1日李达的《马克思还原》在《新青年》第8卷第5号发表。文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它的性质,并就马克思所述的社会革命的原理、手段、方法及其理想中的社会做了必要的分析。其中,李达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总结时,提到了它是“革命的、非妥协的、是国际的、是主张劳动专政的”。[4](p510)社会革命的产生需要阶级条件,社会革命之所以可以被期待,是因为它是社会新兴的发展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5·

  过程中即代表着由阶级思想的觉醒到由自然形成的阶级组织和阶级运动。所以说这里的“社会革命”是阶级运动的发展的过程化。接着,李达分析了“进化”和“革命”之间的差别,批判了不相信革命必然主义者的说法,以为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过程,只有进化而无革命,只有运动而无目的。接下来他对《共产党宣言》中纯粹利用国家来讲革命,过于重视阶级与阶级之间相通的问题,特别是把阶级之间的对抗运动附属于政治运动的范围之内的认识做出分析,认为这是由革命主义堕落到改良主义上面,失去了马克思最原始的初衷。四、结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别是对社会革命理论的深刻把握有密切关系。早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认识到,而且相信: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内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革命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幸福的国家,把我们的社会造成一个幸福的社会。不仅是富国强兵,普遍的幸福才是社会革命的最终目的。社会革命的过程或急或缓,是一个一步一步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从经济组织进化,再到社会组织和思想观念转变的长期过程,仅仅从观念上进行革命不是真正的社会革命和彻底的革命,但并不排除政治手段和观念革命在社会革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先进阶级,即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者,既有自己的使命,也是自己解放的先决条件和一部分。不同社会群体,因为自己的处境、知识的广博与狭隘程度、意志与情感的强弱、参与社会变革的手段·16·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社会革命的目标和理想生活的认识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建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不同于过去一切社会变革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本质上是人的解放,因此,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的理解与实践启示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既要考虑社会革命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出发,又要通过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装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参考文献:[M].北京:[1]马克思,人民出版社,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2]马克思,人民出版社,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用—[3]—从词汇—概念角度看日本和中国对马克思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主义的接受[M].赵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917[4]—马1927克)思:上卷主义[M].在武汉:中国早长江出版社,期传播史2016.料长编播:从[5]19方红世纪晚期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1920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M].北京:[6]马克思,人民出版社,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责任编辑张豫(

篇三: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四个伟大是指什么意思

  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一、四个伟大的具体内容

  1.伟大斗争:大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伟大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四个伟大的内在联系

  1.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进行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3.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政治保证。

  4.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

  三、四个伟大的重要意义

  1.“进行伟大斗争”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

  大斗争,就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近代以来,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实现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目标。今天,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接近目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遇到的问题就越复杂。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又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这些问题叠加交织在一起,成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羁绊。

  这就要求我们发扬斗争精神,通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来开拓迈向理想境界的前行道路。通过进行伟大斗争,领导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爬坡过坎,推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6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2.“建设伟大工程”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主体力量”治国理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来完成。历史一再证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最怕的就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而能够把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具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96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打铁还要自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

  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露。这些新情况,尤其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很严峻,责任很重大,使命很光荣,需要自身更加坚强有力,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思想建党为首”“制度治党为要”“作风管党为严”“反腐净党为重”为特征的党建新工程的实施及其显著成

  效,获得人民的高度赞扬。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

  3.“推进伟大事业”明确宣示了我们治国理政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

  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丢老祖宗,又别开生面;不是僵化教条地“照着讲”,也不是另起炉灶地“另外讲”,更不是改旗易帜地“反着讲”,而是继承发展地“接着讲”“接着干”。

  4.“实现伟大梦想”明确宣示了我们“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当代中国的使命,也承担着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使命。中国梦的孕育昭示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作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

  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伟大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攻坚克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锐利武器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坚强领导主体力量以提供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

  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托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后,我们还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5.从理论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明确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历史使命、实现什么奋斗目标、依靠什么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6.从实践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篇四: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是什么意思?2018年2?,?东省发布《新旧动能转换重??程实施规划》,那么,新旧动能转换是什么?如何做新旧动能如何转换?概括的讲,新旧动能转换是指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新动能,是指新?轮科技?命和产业变?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旧动能,是指传统动能,它不仅涉及?耗能?污染的制造业,更宽泛地覆盖利?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三产业。所以,张远兮?师认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意思是,通过新的科技?命和产业变?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来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新旧动能”概念从2015年提出到2016年内涵丰富,再到2017年“新旧动能转换”具体?作推进。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央政府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较为深刻的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即经济社会进?了“新常态”,同时已着?逐步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新旧动能”?2015年开始出现在中央和地?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件中,在2016年在互联?出现的频率逐步提升。2016年末,特别是进?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新旧动能”作为政府官??语,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但是我们可以从?系列政府?件中和领导讲话中进?理解,张远兮?师整理如下:1.发展“新经济”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措施。在不同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主要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新经济形态。?“新动能”的内涵更加?泛,需求端(例如:消费能?提升)和供给端(例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或新产业形态)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政府?作报告正式出现“新经济”,并将“新经济”和“新动能”联系在?起。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壮?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进步,?种新的产业形态或模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2.“旧动能”可转换为“新动能”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经济”,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模式,既包括“两??剩”产业,也包括对经济增长?撑作?下降的对外贸易。对于“旧动能”,实?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可转换为“新动能”。3.“新旧动能”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中国经济进?了新常态,主要特征就是:经济由过去?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由过去30年的平均10%下降到如今的6%左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取代投资、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益提?,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撑。“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撑经济增长的?量。以第?产业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场为例,新旧动能的区别显著表现在以下六个??。?是从能源利?上讲,旧动能是以煤炭、?油、天然?等矿物能源粗放利?为主导,新动能是以矿物能源的精细化利?或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物理能源为主导;?是从原材料上讲,旧动能以对矿物原材料?次性利?为主导,新动能是以对原?设计、分?制造的新材料以及深层循环利?为主导;三是从?产?艺上讲,旧动能是以机械化为主导,新动能是以?度?络化、??智能化为主导;四是从?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产?式,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再?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产?式;五是从资源约束上讲,旧动能是资源匮乏性?产,新动能则由于能源物理化、原材料元素化以及深层循环化?产,所以极?

  五是从资源约束上讲,旧动能是资源匮乏性?产,新动能则由于能源物理化、原材料元素化以及深层循环化?产,所以极?增加了资源约束弹性;六是从?产性服务业上讲,新动能的?产过程包含了更多的服务业因素。“新旧动能转换”是?场变?综合前?所说,我们能很清晰认识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升级旧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混合提升,是推进??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式,关系到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次科技?命都会引发全?位的深刻的社会变?,因此,新旧动能转换绝?单纯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会对发展理念转变和社会结构转型形成助推效应。??企业,应该怎么?对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应该如何落地新旧动能转换呢?作为企业,?论国家有没有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企业都需要做新旧动能的转换,通过产业升级,产品再造、模式创新、管理变?、营销裂变等不同维度的新旧转换来实现企业的?我?命,?现在,上有国家层?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持,中有省级层?的全?政策基础,下有了来?市场的对新产品新模式新经济的呼唤,?东企业应该借助这次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快速变?,实现转型,成为全国企业的标兵,这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企业们?临的,不是要不要做新旧动能转换的选择题,?是必须要做的?道必选题,因为企业转换新旧动能,进?创新和变?,实现?我?命式的发展,还会有很??机。?如果不做,企业则前途缥缈,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到底是等死还是??阔斧的锐意前?的选择。否则,连“早死早超?”都没机会了,只能是“晚死难投胎”。诺基亚、达芙妮的案例还?淋淋的摆在?前。企业到底该如何做新旧动能转换,如何转型升级呢?具体可以从以下6个??进?着?:1、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战略升级2、新旧动能转换—商业模式重构3、新旧动能转换—产品创新与再造4、新旧动能转换—管理创新与变?5、新旧动能转换—品牌新战略6、新旧动能转换—营销战略创新1、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战略升级企业战略定位的基础是产业,?很多产业现在也?临升级,所以,企业?先要明确所在?业的现状、?业阻?、未来的发展?向,根据所在?业进???调整,发觉产业的新动能和新机会,结合企业??的优势进?升级,先找好导航,规划好路线,在全?出发。打?喻的讲,如果你所在的?业类似于bp机?样的?业,那可以?刻决策:做别的?业!很多旧的产业??蕴含着新的动能,需要去挖掘和发现,?如,同样是制造业?的家??箱?业,现在就创新出像?爱这样的智能?箱,再结合整个产业的资源和节点,找到未来的新趋势和新机会,搭上产业升级的快车,快速转型企业。2、新旧动能转换—商业模式重构重构新的商业模式,构建多层级盈利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较简单,属于粗放式的商业模式,有的企业甚?没有科学的商业模式,?现在需要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重构企业的新模式,才会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竞争?,?如当年?机巨?霸诺基亚,以诺基亚当年的地位,如果你说把诺基亚拉下马,别?会像看傻??样看着你,?短短?年时间,诺基亚基本上销声匿迹。这和诺基亚的商业模式有很?关系,诺基亚的盈利来源以?机销售为主,相对?较单?,?与之对应的苹果?机,除了?机盈利,还有app盈利,还有电信分润盈利,还有其他等等,?如360,杀毒软件免费,但是还有?机、插线板、搜索、等等等?系列盈利

  利,还有电信分润盈利,还有其他等等,?如360,杀毒软件免费,但是还有?机、插线板、搜索、等等等?系列盈利来源,这相当于?个拿着??的?PK?个拿着??、?枪和?炮的?,结果已经注定。所以企业应该重构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构建多层级的盈利模式,以保持长久的竞争?。3、新旧动能转换—产品创新与再造近?年都在提?匠精神,都在提?业4.0,殊不知历史上的中国才是?匠精神之?祖,看看鲁班锁,看看卯榫结构,看看古代那些譬如?缕??、越王勾践剑等惊天地泣?神的产品就知道了,?现在需要的是重拾?祖宗的精神,对产品进?创新,对质量进?升级,对市场和?户进?深度洞察和服务,重新定义产品,产品做好了,本?就具有营销性,产品即营销!?如??的插线板,?经问世,即刻获得?数赞美和认可,?如55度杯,?需??积铺?告,?带销量?来。企业应对现有产品进?升级与再造,满?市场的深度需求4、新旧动能转换—管理创新与变?相信有很多企业对于“新新?类”的管理都?较头疼,新?代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被动接受,?他们需要的则更新的管模式与?式,来激发?的积极性和开创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源于传统的公司逻辑和组织架构逻辑,“公司”概念也是诞?于?业时代,公司架构也是层级式的,?现在,这?模式在逐步被打破,?如做出?的uber,??没有?辆车?个司机,?如住宿的AIRBNB,??没有?家酒店,也没有那么多酒店的管理和服务?员,?如韩都?舍,?班赛马制,youcanyouup!新动能时代,最终的落地还是?,有?才有执?和落地,所以,如何对企业进?管理的创新与变?,如何最?化的激发?的积极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5、新旧动能转换—新品牌战略传统的品牌在逐步被轻视甚?被抛弃,时代在急速变化,70后居然已经被90后认为是?年?,中间的隔阂已经不能?代沟来形容了,好像完全不是同?个宇宙的?,这是危险,也是机会,旧的品牌需要重塑,新品牌如?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正林??,苦?经营了近三?年的时间,年营业额也不超过10亿元,可同样是坚果类的新品牌三只松?,只?了五年的时间,营业额便超过了50亿元,不是市场在滑坡,是你的市场在滑坡~不是你的品牌战略不好,是别?的品牌战略更好!企业应积极地应对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新品牌战略,既包括新品牌战略,也包括品牌新战略,通过创新的模式打造品牌新的?命?,以应对新时代的市场需求。6、新旧动能转换—营销战略创新很多企业的的营销模式仍然?常传统,在传统营销模式的红海?碰的头破?流却找不到那?蓝海,这并不是说传统营销不好,?是需要再创新,需要升级,需要增加更多的?和?,需要构建新动能时代的营销战略模式。谈到营销创新就不得不谈互联?思维下的?络营销,传统营销和互联?营销有机的结合,再?发出新的营销,才是新动能转换的营销?向。简单地说,传统营销和新营销的区别有以下?点:传统营销基于企业品牌,互联?营销基于?户传统营销趋向规范化,互联?营销趋向个性化传统营销以渠道和?告强奸?户,互联?营销以产品和内容吸引?户传统营销以流量为导向,互联?营销以销量为导向传统营销通过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互联?营销以产品带动企业。

  传统营销通过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互联?营销以产品带动企业。?如,脑??的?告,?家被动接受,避之不及,?杜蕾斯的?告,?户不但喜欢看,还主动追着看,看完还会?次传播和多次传播?如?个答案奶茶,只通过抖??个平台,2个?的时间内加盟200余家,市场推?费?为零?如?个吹喇叭的妖娆花?箱卖到?爆,却仍不知道企业品牌为谁所以企业应该??互联?,基于?户去思考营销战略,可以通过内容营销讲故事,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营销覆盖品牌,通过视频营销传播产品,通过移动营销打造社群,通过病毒营销实现裂变,通过?数据营销实现精准覆盖和为企业营销战略导航!综上所述,企业在落地新旧动能转换的时候,?先要考虑政策导向,把政策研究到才知道在哪?发?最省??其次要??产业与?业,找到新动能时代的引擎,才好事半功倍第三系统性的对商业模式进?创新型重构,对产品进?创新,对品牌和管理重新定义,通过裂变式营销战略快速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未来已来,?且正在流?!企业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前瞻未来趋势,洞察市场需求,多维度颠覆式创新,形成新的持续发展模式,变?与再造旧动能,创新与发展新动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贡献?点微薄之?!最后,张远兮?师为??企业梳理出新旧动能转换课程落地,希望能帮到?家!张远兮?师akingstone

篇五: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

  基本

  原理

  前言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

  开问世。

  1920年

  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背景知识】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

  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

  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

  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

  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知识链接】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观点和学说。

  2.广义

  的马克思主义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链接】《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

  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知识链接】

  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发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

  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时政追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

  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九大报告

  三、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

  嘉图结束。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四、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

  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

  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

  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名人名言】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

  极‘改变世界’。”——习近平

  (四)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表现。

  【易混淆知识点】

  无产阶级立场和人民至上政治立场

  无产阶级立场侧重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立场;人民至

  上政治立场则侧重于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奋斗是

  为了谁、以谁为中心的问题。

  无产阶级立场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其本质是一致的,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表现。同时,“人民至上政治立场”的表述,也体现着在新时代下对“无产阶级立场”表述的发展和继承。

  (五)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时政追踪】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绪论

  一、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

  自然知识、社

  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

  题,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现象分析】向发动机撒币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做法

  在2017年6月27日曾发生过:南航CZ380由浦东打算飞往广州的航班,在登机过程中,一名老太太向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导致航班延误了5个多小时,而老人给出的投硬币理由是“祈福”。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

  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名人名言】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爱因斯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名人名言】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党性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知识链接】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但任何一种哲学流派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外。坚持哲学史上只有两大基本派

  别,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第二个方面是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

  可知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

  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无法被认识的。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

  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可区分为三

  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如:

  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五行说等。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

  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①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②

  形

  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③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

  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相分离的状态;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易混考点】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1.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

  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晚清学者严复则采用了玄学这一翻译,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日本称和制汉语)带回国后,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

  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本质的猜测,我们现在

  常说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它后来的引申义。

  2.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

  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等。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狭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

  机械唯物主义

  。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

  3.庸俗唯物主义指19世纪中叶产生、流行于德国,将唯物主义简单化粗俗化的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庸俗唯物主义在当时所以能流行,因它主张无神论,肯定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它的主要错误是否认意识的特殊性,混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反对辩证法

  。他们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用纯生理学观点解释思维和精神现象,把复杂的思维过程简单地归结为生理过程,认为大脑产生思想,如同肝脏分泌胆汁和肾脏分泌尿一样。从而抹煞了思想和物质的区别,取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取消了哲学基本问题。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包括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它主张

  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

  的精神之中。如:人是万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它主张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

  ”

  是世界的本原。如: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理在事先;老子的“道”;绝对观念论等。

  【小案例】盘古开天辟地——客观唯心主义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

  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

  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和阶级性

  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

  (1)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2)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

  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与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

  尔文生物进化学说)

  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推荐访问:自我革命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革命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