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映象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读后感 观后感 发言材料 教学设计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5篇)

时间:2023-05-27 12:20:07 浏览量:

篇一: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3篇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其管理技术的优劣能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摘

  要]技术管理事关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的成败,高效的技术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理论指导,同时施工人员依照科学指导协同展开工作。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管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技术管理的具体方法,望本文对于相关人士有可取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17-011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意义

  1.1技术管理反应整体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因为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就须要打造现代型的施工企业,配备高技术的管理与装备等,由此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施工水平,确保企业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建筑的风格类型种类繁多,并且不同规模的要求也有差别,天气状况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特别是给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运用多项综合技术、工序搭结环节多的作业增加了难度。在进行这些生产工作当中,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而且要保障施工有条不紊的运行,方可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综合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其一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其二是利用技

  术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其三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2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工程不断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宜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原由,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科学的技术管理不单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景,放线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上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扎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上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鼍的基础保障。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

  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r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方法

  2.1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现在有峰企业不往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

  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灾施对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__坚.建筑装饰技术管理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2]杨伟贤.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3]曲静波.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二: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而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它包括为完成项目的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选择、监督及改进的全过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加强管理

  引言:现代化的建设也要不断深入发展,所以建筑业就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将工程项目交付给业主,并能够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项目部门必须将项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列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项目技术

  管理中。

  二、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遵循的原则

  1、标准化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基本要求为标准化与规范化。事实上,我们在施工现场坚持统一原则,杜绝盲目、随意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便提高整个施工质量与效率。

  2、科学、合理性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尽量将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其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除此之外,确保现场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运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激励政策等充分挖掘出建筑企业职工的内在潜能。

  3、经济效益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若只考虑到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是比较片面的,这只是表层的进度观念与生产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建筑现场管理又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以及市场运行情况。特别是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周全,尽量做到低投资高回报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开销。与此同时,更要降低成本消耗、不断开阔建筑市场。

  三、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企业立命之本。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明确各部职责,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分部并详细交底;全工程跟踪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

  施工质量的自控与第三方质量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密切联系,又独立分工,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

  制过程的展开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2、做好施工图纸审核

  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范围的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与责任;做好施工前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核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尽快了解设计方的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施工方才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对未来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等可及时纳入控制管理范畴。

  3、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安全乃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建筑工程项目部门的每一位施工员都肩负着重大使命。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将技术管理的责任细分到个人,让员工树立责任心。

  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员学习施工现行规范以及验收规范,明确各项目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经验,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知识。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保证施工质量。

  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文件是保证工程开始,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书之一,它还是建设单位未来改建、维修、管理的依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成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优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流程填写各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交由资料员及时收集,确保施工资料的与工程进度同步。二是明确工程资料标准化填写。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地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对施工资料的编

  辑、整理、收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可以提高资料员编制整理资料的工作效率。三是做好计划记录管理,这些管理,可以促进从质量上把控,以便合理并动态调整各个计划,让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可控,避免潜在的危险与隐患遗留在项目工程中。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开展经常性质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明芳.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10(19)[2]刘子洪.如何做好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J].山西建筑.2013(19)[3]丁治.技术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3(17)[4]于东海,刘丽霞.工程项目技术管理问题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2(07)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三: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而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就实践体会探讨做好技术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体会

  目前,我国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大步向前,建筑行业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许多人投身到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拼

  杀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所以,企业要从工程质量着手,通过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知识保证工程质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地位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好的技术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还能降低企业的事故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如此,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调度施工材料及人员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重视工程的测量和放线工作,加强材料管理、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从工艺流程、检测方式、技术方案、组织手段等方面着手提高工程质量。并结合技术、工艺、操作、管理及经济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确保技术管理方案真实可行。

  二、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重视。而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的技术掌握又不够,更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依靠这些算不上技术管理人才的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建造出不合格的工程,给公司造成损失,影响公司声誉,更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产生活。

  (三)许多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施工中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还是有许多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合格,开工许可证的不完整,施工图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行的。

  三、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外的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从整体上做好这些工作:1、优化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制。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3、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筑企业自身在工程项目中的措施

  除了开展大范围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工作之外,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途径更多是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的前、中、后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之前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图纸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关施工人员更要熟悉图纸设计的意图,留心细节,找准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施工企业要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周密的准备,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留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现解决。

  2、落实技术责任制。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应该将技术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促使责任人了解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工程技术管理中审核相关数据、管理材料设备、加强质量监督,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己任。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工程施工期间中最容易埋下质量隐患,所以对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头戏,这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差池。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从几点着手进行: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和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规范及合同来确定工程质量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来进行技术管理,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做好工程进度及成本的控制工作。监督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让整个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地进行,从而帮助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综合水平及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事。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成熟的制度,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细致、认真、负责,更要企业上下配合一致,齐心协力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徐海平.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会[J].广东建材,2008,(9):220-222.[2]许宇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3]叶有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11(06)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篇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毕

  业

  论

  文

  题

  目:系

  部: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施工中的控制

  建筑工程技术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II

  1前

  言..................................................................................................................11.1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1。2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21.3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32.1从力学角度分析..............................................................................................................32。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32.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32。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43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3。2钢筋的翻样工作...........................................................................................................3.3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3。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3.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3。6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3.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3.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3.8。1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13。8.2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13.8.3严格检测程序.........................................................................................................14结

  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I

  摘

  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施工时3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板负弯矩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下面就笔者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II

  1前

  言

  1。1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钢铁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工程施工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时间的事.自从人们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原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劳.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1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板开裂原因中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诚然,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1。2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我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一般来说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cm,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则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都很正确,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2.1从力学角度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2.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除了特殊的外界因素以外,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主要考虑大气的侵蚀而使钢筋氧化生锈。而混凝土不密实、裂缝、钢筋保护层偏小,再加上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因此加速这种侵蚀过程。钢筋氧化锈蚀又会导致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造3成恶性循环,更加加快钢筋锈蚀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2。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

  保护层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还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

  当建筑结构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急剧升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当钢筋的膨胀值逐渐大于混凝土的膨胀值时,就会损伤和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此外,当钢筋温度上升到700℃时,钢筋屈服强度大幅度降低,就会失去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而导致结构破坏。然而,混凝土是不良导热体,它能保护钢筋不会立即受到高温影响,从而延缓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时间,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国家规范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提出强制性要求:

  国标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强制性条文中明确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验收表格

  环境类别

  一类

  A二类

  B三类

  -—

  25302025-—

  35403035—

  -35403035≤C20C4520151530252530板、墙

  C20~≥C50≤C20C20~C45≥C50≤C20C453030梁

  柱

  C20~≥C50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国标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别提出了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对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及验收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并对检验的允许偏差范围做了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4在我们建筑施工中尤其要注意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日常施工中,主要采取下列措施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明确各部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

  2、控制钢筋骨架尺寸。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4、做好钢筋限位措施

  在实际施工中,对钢筋、模板的限位主要做了一下措施:

  墙柱控制①在放线后,绑扎好钢筋后,早钢筋骨架上根据控制线焊定位钢筋,并在钢筋骨架上安放水泥撑棍,间距0.6m并与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防止支设模板和浇注混凝土时造成水泥撑棍滑落。

  梁板的控制:

  ①梁下部和板下层筋下垫同保护层厚度相同的与混凝土强度相等或高于混凝土强度的垫块,用的为大理石垫块,密度为0。8-1m间距。

  ②梁侧同样架设垫块,防止梁钢筋移位;③钢筋上层筋用钢筋马凳垫设,保证上层钢筋位置,满足钢筋骨架要求.④板上层筋上绑扎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的PVC管,在浇筑混凝土时浇注到PVC管一平,在二次扎找平时将PVC管取出,找平即可保证保护层厚度。

  5、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施工浇捣混凝土时,统一指挥与监督.在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铺设专门的施工马道,施工人员不得随意乱踩乱踏,更不可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凳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有序振捣,避免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有钢筋工随时对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进一步保证浇筑质量.63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同厚度的保护层垫块;垫块的强度要求与构件主体同标号,并采用定型梅花状产品,可采用模具加工或外购;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偏差不得超过2mm)。

  在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在交底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混凝土组等相关班组提出要求,强调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3.2钢筋的翻样工作

  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3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模板制作要规范,确保模板平整度、强度及刚度符合要求,避免成型构件局部保护层存在偏差;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模板固定及限位措施到位,避免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移位现象;

  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3。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浇筑混凝土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踩踏.浇筑混凝土的操作人员要采取施工措施以避免踩踏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

  杜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3.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苏州地区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还是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个是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我们一般要求是间距0。8~1m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二是垫块应合理、准确地绑扎在受力钢筋上(主筋)上,而不应布置在非受力筋上,固定要牢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滑落。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混凝土浇筑前全面检查垫块是否缺少或损坏。

  在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筋保护层偏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成型中关注的重点垫块需采用梅花形混凝土专用垫块,标号不低于主体混凝土标号,垫块的数量必须满足保护层合格率的要求,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道、涵洞的墙身混凝土垫块应分层、交错布置,上下的间距不大于30cm,水平间距不大于40cm,骨架之间应增加架立筋,固定两层骨架的间距、位置,确保混凝土施工时不易变形、移位.控制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3.6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有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凝土时,无人统一指挥与监督。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还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使保护层厚度不均。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3。7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

  1、钢筋表面无锈蚀与焊渣,主筋应顺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

  2、双层或多层钢筋间应有足够的支撑,骨架不得变形、松焊和开焊,具有足够的刚度;3、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4、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

  5、骨架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要进行纠正处理;对结构复杂的构件,合理安插主、次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6、骨架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防止骨架变形,必要时对加强箍筋进行加密。

  3。8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

  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对桥梁的立柱、墩帽、预制板梁、预制箱梁、现浇箱梁、调平层等的垫块用量做如下要求:立柱(含勒板)每断面不少于6个,上下间距不大于1.5m;墩帽、预制板梁、预制箱梁、现浇箱梁及桥面调平层等每平米不少于4个,通道、涵洞的墙身垫块应适当加密,可达6个/m2,以确保对主筋的固定,提高保护层的合格率。

  各道工序完工后,首先是工班自检、签字,合格后上报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由专业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3.8。1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根据单元划分的编号,将各道工序进行细化,每项单个构件施工前应上报首件施工方案,经批复后在首件工程施工中实施,首件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对需完善的工艺、注意的事项等进行讨论、交底、明确,确保后续施工的工程质量不低于首件。

  3。8.2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

  各项目经理部成立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小组,详细制订保护层控制措施,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签订责任书,与经济效应挂钩。对于满足要求的队伍建议给予适当奖励,存在问题的班组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3.8.3严格检测程序

  相关钢筋保护层的验收标准按《江苏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检查标准(2009年版)》及省局、市高指相关的文件要求执行。按项目部自检、监理抽检、中心试验室抽检及质监站检测的程序进行,所有外露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合格率不得低于90%。

  4结论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带来的损失程度与大小有时也是不可估量的。轻则导结构裂缝影响使用,重则产生结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重大质量事故,造成工期延误和企业重大经济损失。可见,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及较大偏差导致严重后果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在工程实际施工中,我们施工人员应该从工序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去控制钢筋绑扎质量,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各个细节中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才能建造出一个合格的优质的结构工程

  11

篇三: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2)建筑毕业论文3000字篇4浅谈建筑工程进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因为处于不同的地区,气候和水文有极大的差别,而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也会给施工进程带来不同的阻碍,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若建筑工程开设在崎岖的山路或交通不便的山里时,地形复杂,施工的地方狭隘,建筑材料供应困难,要是碰到比较恶劣的天气,施工的安全性也会受到考验,施工的困难也大大增加,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进程。

  (二)施工资源因素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资源必须得到有力的支持,首先要做到资金的及时到位,没有资金的支撑,建筑工程中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的购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建筑材料又是建筑工程完美实施的基础,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在建筑工程上偷工减料,采用劣质的材料来完成施工,但却无法满足施工过程的要求,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而质量不过关,则建筑工程又要重新进行维修或者返修,从发展的眼光看,不仅延误了工程进度,还使得资源白白浪费了许多,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成本增加。

  (三)施工技术因素

  进行一项完整的工程前,往往要进性提前的安排和规划,而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得工程的具体落实不一定是按照原先的计划来进行,若之前的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在后期的进程中就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现阶段大多数建筑队伍对进度调节的能力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施工方案赶不上施工进度。另外,施工工程中若采用高新的技术和设备也会很难控制施工的进程。

  (四)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是影响是施工进程的关键因素,一项庞大的建筑过程涉

  及的内容众多,且施工现场人员的数量也很多,施工的具体实施情况也无法一个一个仔细地检查,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自身能力以及道德素质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的进程,所以要对施工员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管理,防止在施工期间出现纰漏,有的施工人员的技术较差,且自身素质较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则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危险性,工程的质量也受到牵连,使得工程的进度难以把握。

  二、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措施

  (一)科学管理施工进程

  在建筑项目开展前,就应做好详细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去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和研究,因地制宜,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制定完善的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参与方认真分析研讨文件,并及时纠错,减少文件的错误,以确保施工持续稳定的运行。其次,施工前应对员工普及正确的施工意识,使其了解到确切的施工计划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施工意图,组织员工学习规范的技术并掌握整个施工流程,使其在施工期间遇到问题时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也要对承包方进行严格的审查,选择信誉良好且实力雄厚的承包商,明确劳务合同关系,落实各方责任,防止出现质量差错或者其他纠纷,提高施工效率。

  (二)保证施工资源供给

  没有充足的资源则无法实施建筑工程,所以要确保现阶段资金的流通,在安排每一段施工时,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工作流程来确定资金使用的过程,并落实资金的支付。而在购买施工材料时,选择有信誉、质量高的厂家,并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小配件反复取样试验,确保施工材料符合施工程序的要求,避免因小失大,影响施工的质量。另外,若购买大量材料时,对与材料的维护和防护等问题也要重视,减少外界条件对建筑材料的破坏和腐蚀,是施工进度持续有度的开展。最后,在施工期间,要保证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查和故障排除,操作人员也应规范的使用设备仪器,保证整个施工高效率的进行。

  (三)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是一个工程中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是施工的进程和质量。在施工进行前,要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不仅要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重还要行动力和组织能力强,能带动整个施工团队有序快速的开工。而对于劳作在建筑场地的施工人员,企业应定期为他们开展技术培训,或者聘请相应的专家来对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素和项目内容,在开展项目前,要做好各项准备,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划分好不同的团队,进行平行作业,合理的组织施工进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时间。公司也可以安排适当的奖惩制度,调动起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保证施工顺利地进行。

  (四)完善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影响着整个施工进程的快慢,在开展一项建筑项目之前,可以多多参考以前的项目,借鉴之前成功项目的经验,根据工程实施的周围环境,科学合理的制定项目计划,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提前做出预选方案,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种备选方案。实施建筑过程中,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时,可以借助其他技术力量来完成,或与其他工程相互协助同时施工,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原定计划进行合理地调整,不断完善进度管理技术和措施,若工程遇到不可抗力而不得不延期时,则应对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严格要求,避免出现施工错误,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小结

  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有很多,而对建筑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开展一个复杂的项目前,项目管理者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场地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在进行完善的考察后再制定合适的计划,加强项目的管理和人员组织,采购高质量的施工材料,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工程竣工后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工程高效率的进行。

  建筑毕业论文3000字篇5试谈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现今,伴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逐年增多。当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在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室、地铁站等,都会涉及深基坑的问题。伴随深基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的控制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依据现场条件、地质状况等,选取合适的基坑支护措施,进而有效的确保施工人员、周边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1]。

  1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实意义

  在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保证工程上部结构,满足设计的质量标准,符合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因而可以保证基础的整体质量[2]。其次,深基坑支护施工,可以为基础施工起到关键的作用,是基础施工的有力保障。第三,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基础在刚度、强度方面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

  2深基坑支护技术分类

  2.1锚拉式支护

  锚拉式支护,选用的材料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支护;型钢支护;钢筋混凝土板桩支护等。锚拉式支护,主要是采取在支护结构的上部,实施支撑、或者是拉锚,进而确保支护土壁的稳定。在实际中,为了节约材料,以及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力,常在支护结构的中部、顶部,增加一道或者多道,由抗拉结构构成的支护体系,进而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实施。其受力情况与支护形式,具体如图1所示[3]。

  2.2悬臂式支护

  悬臂式支护,与锚拉式支护选用的材料相同。悬臂式支护,主要是依靠支护结构,进入坑地土层中部分的水平阻力,确保在基坑挖土期间的挡水、挡土作用,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其受力情况、支护形式,具体如图2所示。

  2.3重力式支护

  重力式支护,其选用的材料主要有:旋喷桩帷幕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等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具体的主要依据支护结构的强

  度、重量;土体中的锚固长度等,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

  2.4土层锚杆支护

  土层锚杆支护,主要是在深开挖的地下室墙面;地面;坑立壁未开挖的土层等,进行钻孔、掏空至一定的深度,同时进行再扩大,进而形成球状或其余形状。同时在孔内放入钢管;钢丝束;钢筋,实施化学浆液、水泥浆液的灌入,进而形成与土层结合的抗拉力强的锚杆。

  3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深基坑支护技术运用到城市立体的发展之中[4]。探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主要以城市中心区域的超高层建筑为例,高层主要采取钢筋混凝土,基础建设主要采取钢筋混泥土梁板筏基。

  3.1勘察水文条件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建设时,需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条件进行勘察[5]。针对超高层建筑,对于水文条件而言,应据实说明建筑工程的地下水状况,进而有效的定位施工的深度,以及钢筋环的位置,确保深基坑技术保护层的厚度。

  3.2勘察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的勘察,需要明确工程位置的地形,进行地质土层的勘测,同时进行土体、岩土的对比,明确土体的稳定性。同时推断地基的承载标准值,进而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稳定。

  3.3做好工程质量控制

  超高层建筑,是采取钢筋混泥土进行施工,因此应做好工程质量控制。首先,应确保施工原材料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其次,确保施工程序的高效、合理、有序性。在具体施工中,应确保护筒的中心、桩中心偏差值在50mm内,控制好泥浆、孔底沉渣厚度,应使埋深度不能小于设定的数值。同时还应确保水下浇筑混泥土的连续施工,进而确保施工各方面的顺利实施。

  3.4确保施工支护的工作要点

  支护工作的重要工具,就是锚杆。土层锚杆支护,可以有效的与土体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因此在支护

  工作中应重点进行实施操作。

  4结语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深基坑施工的质量,直接的影响着超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与持久性。深基坑施工技术,是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但在现实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存在着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的问题,因此在未来我们更应加强对其技术的研究与认识,进而确保高层建筑的顺利施工。

篇四: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

  ·······························

  I

  第1章

  概述

  ···························

  1.1课题的提出

  ................................................11.2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第2章

  裂缝的成因

  ························

  2.1设计原因

  ..................................................32.2材料原因

  ..................................................4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2.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第3章

  裂缝的控制措施

  ······················

  3.1设计方面

  ..................................................63.1.1设计中的‘抗’与‘放’

  ...............................6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6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63.1.4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3.1.5重视构造钢筋

  .........................................3.2材料选择

  ..................................................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施工方面

  ..................................................3.4.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3.4.2混凝土的制备

  .........................................3.4.3混凝土的运输

  .........................................3.4.4混凝土的浇筑

  ........................................13.4.5混凝土的养护

  ........................................113.5管理方面

  .................................................123.6环境方面

  .................................................12第4章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

  134.1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4.1.1.表面处理法

  ..........................................134.1.2填充法

  ..............................................134.1.3灌浆法

  ..............................................134.1.4.结构补强法

  ..........................................134.1.5混凝土置换法

  ........................................134.1.6电化学防护法

  ........................................144.1.7仿生自愈合法

  ........................................14第5章

  结论

  ··························

  155.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55.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55.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6致谢

  ······························

  1参考文献

  ····························

  1第1章

  概述

  1.1课题的提出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1.2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

  2.材料选择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施工方面

  5.管理方面

  6.环境方面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与调研方案

  资料、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分析

  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在工程中应用并

  与相关实体工程结合,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混凝土产生裂

  缝具体原因

  措施

  成果总结,编制报告

  图1.1技术研究路线

  验证

  第2章

  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由六项主要因素组成的控制链见图2.1。

  结构

  材料

  施工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地基

  环境

  裂缝处理

  图2.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2.1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6.菏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2.2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2.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

  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

  4.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5.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6.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8.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9.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

  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第3章

  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3.1.4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根据调查,各类结构的易裂部位如下:

  1.框架机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易裂部位

  (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

  (2)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房屋南面外墙设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4)房屋顶层的屋面层

  (5)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6)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洞的四角处;

  (7)楼板开距形洞时,洞的四角处;

  (8)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

  2.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

  (2)长度较长的端部或中部纵向框架梁;

  (3)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

  3.剪力墙结构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现裂缝

  (1)端山墙;

  (2)开间内纵墙;

  (3)顶层和底层墙体;

  (4)长度较大(>10m)的墙。

  4.当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地下室顶板;

  (2)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

  对以上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1.5重视构造钢筋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3.2材料选择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4.3.2-4.3.10的规定。

  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易小于0.06%。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

  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mm。

  4.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

  凝土不宜大于550千克每立方米。

  6.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已大于0.60。

  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

  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9.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4施工方面

  3.4.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和钢筋定位器等。

  4.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上下层模板的支撑

  立柱应对准。

  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

  7.后浇带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常造成结构缺陷,应予以特别注意,须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8.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表3.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板

  构件跨度m≤2>2,≤8>8≤8>8—

  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50≥75≥100≥75≥100≥100梁、拱、壳

  悬臂构件

  3.4.2混凝土的制备

  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3.4.3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关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

  3.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

  3.4.4混凝土的浇筑

  1.

  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2.

  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必要时予以修正。

  3.

  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4.

  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

  5.

  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捣平后再浇筑上层,浇筑时要注意振捣到位时混凝土充满端头角落。

  6.

  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

  7.

  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8.

  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9.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出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

  10.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移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11.

  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内外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超过15℃。

  12.

  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

  13.

  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4.

  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易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8周后再行浇筑,且应加强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15.

  施工缝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结合良好。

  3.4.5混凝土的养护

  1.

  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养护工作。

  2.

  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

  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4.

  底版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5.

  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6.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

  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7.

  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8.

  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

  3.5管理方面

  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抢修工期,监督混凝土施工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不应当预先指定设计及施工方法,设计图纸上不应指定施工单位采用尚不成熟的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及验收后发现有少量的裂缝,应当采取化学灌浆方法和封闭方法加以处理,轻微的收缩裂缝不应作为“事故”处理,不应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结构物的正常耐久使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除非承载力严重不足,不要轻易打掉重建,耗费巨资补强加固。注意到同一设计单位设计,同一材料供应单位,同一施工单位施工,在相同环境中,裂缝程度却完全不同,这是常遇到的现象,其要害是“非均质性”,裂缝控制的作用效应及抗力都是高度离散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3.6环境方面

  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的温湿度及气象变化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严格控制现场坍落度、防风、及时和气象站保持紧密联系,应当尽可

  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开始浇灌混凝土,中间特别注意急剧降温、急剧干燥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注意暴雨中不能浇灌混凝土。

  第4章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1.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4.1.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1.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4.1.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

  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1.5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4.1.6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4.1.7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4]。

  第5章

  结论

  5.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设计方面存在断面突变、施加预应力不当、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等级过高、菏载收缩的原因。

  材料选择方面存在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骨料粒径太细、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选择不当、水泥品种原因、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存在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越大和用水量越高、砂率和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施工及现场养护方面主要有混凝土振捣或插入不当、拌和不均匀、连续浇筑时间过长、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现场模板拆除和预应力张拉不当等原因。

  5.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设计方面从设计中的抗与放相结合,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重视构造钢筋等控制措施。

  材料选择从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和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控制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从干缩率、坍落度、用水量、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的配制,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等控制措施。

  施工方面从模板的安装及拆除,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控制。

  管理方面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并且在环境方面应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的温湿度,严格控制现场坍落度、防风、及时和气象站保持紧密联系。

  5.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混凝土裂缝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致谢

  感谢徐老师的指导,使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曾经为我授过课的老师,感谢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工程造价班的全

  体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两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徐荣年,徐欣磊.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法”应用事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何星华,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韩素芳,耿维恕.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4]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5]曲德仁.混凝土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6]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

  [7]郭仕万,肖欣,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8]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篇五: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

  随着建筑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X下面是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第一篇: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施工难点与强化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各个行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步中,我国当前发展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样也面临很多困难,如今时代属于知识化的时代,各项发展讲究知识与技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各项各行各业仍就需要大量人才储备来促进其快速发展,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各项科技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很多技术也运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如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领域出现了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它将有效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这里就以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领域中的施工控制措施展开研究,并就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机电;消防系统;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措施;

  0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猛,并且各行各业对于建筑消防安全也越发重视,因此提高建筑机电消防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存在不小问题,这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安全也造成了影响,因此这里就对其在施工控制环节的一些问题做研究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来促进社会发展。

  1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施工难点分析

  就目前来看,机电工程消防系统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后期建筑的消防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就需要对其相关因素做考虑,并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问题都将对后期的机电工程消防系统的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环境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分析,对各个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中的单位形成控制,不过在实际落实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建筑机电消防系统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既要考虑位置因素,也需要考虑水源因素,此外这里面还涉及到如各项电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因素。一般说来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就包括了这些内容:第一点是如何保障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有如何保障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有效的发挥作用等,而这些都需要运用机电工程的相关知识,并将相关问题做综合性分析考虑,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做具体分析,从而科学有效的完成消防

  系统中管线的综合性布线以及质量监管工作。

  2相关措施分析

  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在施工控制环节需要综合分析建筑与机电各方面的因素,并且需要良好解决机电与建筑施工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后期建筑环境内布置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些问题。在对建筑工程机电工程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中,首先就需要解决在建筑施工中通信网络以及综合性布线的问题,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解决通信与布线上的问题,最终将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在整个机电智能化系统建设中,都需要将综合性管线控制中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在后期中它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它需要与建筑工程项目总变电做有效的结合,并发挥其中的智能效果,一般说来在智能化控制中心就包括了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如消防控管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想换的应急交换等设备。这些都将是整个施工控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除了这些以外,后期系统还需要完善显示功能,因此在消防系统中还需要增加监视显示器,从而帮助人们了解整个大楼的安全状况,方便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1感温光纤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施工中解决措施

  在整个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施工中,而对于火灾探测系统而言,它主要涉及到了在建筑机电工程的综合性管沟当中,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线性光纤温度检测传感器能够对建筑内不利的消防信息进行合理监管,它能够有效挖掘潜在于建筑内的消防问题,并通过系统机制及时汇报于服务中心,通过网络通信系统,并上传到中央显示器,同时进行报警预防。因此系统也应当敷设在各个管沟的顶部位置之上,一般说来在电力仓侧向位置之上,其利用的一般是接触模式的蛇形布置,而其中还涉及其它因子,如光纤处理机,它能够有效对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进行信息分布,并及时预警。因此在施工中会将火灾报警测控器放置在变电所、消防泵房等环境当中。整个系统施工除了以上内容还有涉及到声光报警以及总线布置等内容。

  2.2强化施工控制的措施

  整个施工过程,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了解,尤其是明确消防系统对于整座建筑的重要性,并在施工中强化机电工程线缆敷设工程的控制与管理,相关施工过程应该以资深的专家做领导,并针对其中的重要内容点进行严格控制,有针对性的问题强化控制,以此为基础使得工程项目领域中的消防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而在工程成套设备安装环节,相关技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这里就需要注重科学性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

  术标准进行,如必要的难点需要专业性强的工程人员来布置,需要针对接地装置、防雷设施做有效的安排,而这些既需要机电工程类的相关专业性人才,也需要建筑工程相关性人才,因此在施工过程需要两者进行有效合作,深化共识,并在施工中明确责任制度,最终将工程落实到具体的点上,并强化整体施工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机电设备之间加装防火系统。

  2.3强化材料控管

  整个消防系统在施工中都需要严格关注材料性能问题,它对于系统的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选择消防材料中,就应该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来做具体分析,而后期明确选择哪种材料以后还需要对消防材料做全方位的工作检测,其性能是都满足于建筑所需要求,尤其是其耐火性、防腐蚀性是否达到相关设计标准都需要做细致考虑。而相关材料的采购,也应该制定某一项质量可靠的品牌进行选择,杜绝购买三无品牌,尤其是那些质量、安全不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品牌,而材料在买回来以后也需要做相关性实验,检测其性能是否都达到了施工的标准。而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在其中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保障设备正常的使用,尤其是后期对于设备的使用与保养,都应该有相应安排。在实际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工序,做好工程控制管理,做好孔洞预留和套管预埋工作,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另外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后期对于系统的安装布置,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后期还需要做好验收、安全演习等工作,保障系统能够正常的作业,从而避免安全隐患。

  3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工程消防系统的施工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与要求,尤其是材料的监管与施工的步骤。这样工程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既需要机电专业知识也需要信息化专业知识,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综合性分析,结合各方意见从而顺利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钟振煌.建筑机电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探究.消防界:电子版,2019,5(8):24-25.

  【2】

  张大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绿色环保建材,2019(4):238,240.

  杨英超.针对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领域中的施工控制措施展开研究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37.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第二篇:住宅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筑工程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在蓬勃发展。纵观整个市场经济变化,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总结,为各大建筑企业提出一些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帮助各企业能够更好的对自身进行管理。

  关键词: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

  1质量监督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

  1.1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各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工程安全事件不够用心,不能将安全问题放在心上,导致类似事件频发,所以根据多年的总结和规划,各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相关事件的管理上需要将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个现场的许多监督人员在进行工程安全监督时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因人而异,导致意外频发,发生意外不能发现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追究责任,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1.2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未做足

  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普遍的问题,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没有做到位,一方面,相关人员对质量安全监管重要性意识不到位,主要把精力放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去,有的单位甚至把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只是当作形式,遇到检查弄虚作假。这样一来,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有的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进行施工,往往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来进行施工,很多施工操作不合格,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导致很多工程质量不达标,等发现问题再进行补救,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些都给建筑工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建设的工程质量也就不达标。

  2住宅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2.1严格把控好施工的工序流程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流程进行施工,是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必备因素之一,需要各建筑企业能够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建筑企业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其性能是否过关,还要选择质量过硬,使用寿命较长的材料,不可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注重消费者的利益。选择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材料将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项目管理团队对于每道工序的施工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充分发挥其技术特长。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项目监督管理团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监督各个环节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对于送检的施工材料要相关部门严格的进行把关,确保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解决措施。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监理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制度的管理,建立完整的建筑设备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对建筑设备,对消费者也是一种保证。建筑企业在建立建筑设备管理体制之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相关体制,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员工的执行能力,促使体制运行上下通畅。建筑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对建筑设备的每一个部件都充分的了解,还要将其的每一个信息参数铭记于心这也是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建筑设备在不停的更新换代,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建筑企业应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工作,提高效率。监理单位的主要任务职责是对施工工序进行核验,不合格的工序不允许通过,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并及时进行整改处理,避免将质量问题带到下一个施工环节中,从而保证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设百姓放心工程。

  2.2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员工考核是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员工考核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为公司服务。各企业在进行员工培养的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相关专业安全知识的考核,考核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其真正意义在于督促员工能否正确的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防止在今后的日常工程施工中出现错误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个人的安全胜过一切。在考核过后其,各企业应该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严加处理,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对其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其进行考核,以此循环,直到最终考核通过,才能继续上岗工作。

  3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

  各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管理,杜绝危险和隐患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施工安全不仅仅是各企业在嘴上说说,这需要各企业能够将其付诸于实践当中,以身作则,无论官职大小,企业大小,地位大小都要严格遵守日常行为安全规范管理,不可明知故犯。在进行日常的工程施工当中,领导阶层应该组建相关的现场工程安全员,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对工人进行监督。在近些年来我国还在不断地发生类似的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光有工程现场的环境因素,更主要的则是施工人员和领导的不重视,有些领导只注重自身的工程利益,而将工程安全致之度外,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还可能造成工人的死亡,这些都是不重视安全规定,不按照安全规定施工所造成的。没有安全的施工,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任何行业,安全一直是评价一个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一个合格的企业应该将安全施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且将其视为硬性标准。各建筑企业在进行繁重的工程实施时,还应该不断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只有将施工隐患降到最低,才能使各企业正常运营下去,也就是说安全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施工标准,它已经变身成为一个工程的灵魂。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就不是一件小事情,所以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预防,以预防为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各企业应该树立严格并且明确的施工工程安全条例,严格要求所有进出工地的人员,无论是施工工人还是政府人员,只要出入于施工现场都必须按照施工工程安全条例来行事,不得擅自违反,否则出了事故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行。与此同时,所有进出工地现场的人员全部都必须佩戴安全帽,并且安全帽的质量也应该严格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为了便宜,赚取中间利益而选择给工人佩戴质量较差,安全性能较弱达的安全帽,各企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在工程施工之前就需要将此类问题的重要性讲述给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做到"预防为主,防范杜绝";。与此同时,各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4结束语

  总之,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工程能否顺利施工,所以各企业应该加大对安全建设,安全施工的重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杨焕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居舍,2018(7):122,124.

  【2】

  谢海.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住宅与房地产,2018(7):151.

  李劲.房建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建材与装饰,2018(9):149-150.

  李志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山东工业技术,2018(5):97.

  陈天翼.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广东建设年鉴,广州: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

  第一篇: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施工与强化措施

  第二篇:住宅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第三篇:建筑消防工程存在的隐患与治理措施

  第四篇:房屋建筑工程渗漏原因与防渗施工技术

  第五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

  第六篇:建筑工程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控制策略

  第七篇: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第八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施工要点

推荐访问: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工程技术 毕业论文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