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映象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读后感 观后感 发言材料 教学设计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个人的村庄点评(3篇)

时间:2023-05-25 14:40:06 浏览量:

篇一:一个人的村庄点评

  

  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二、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如评论、杂文、随笔、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咏物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

  要着眼于全篇,作整体评价,抓大放小;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看内容与语言、结构的融洽度。阅卷力求整体着眼,不要刻意放大优点和硬伤,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特别提示:

  (1)写作必须旗帜鲜明,观点显豁,不能“骑墙立论”、“左右观望”。在写作中,要体现一定的思辨性,不能单极思维。

  (2)议论文避免泛泛而谈,记叙文重在看整体构思是否符合题意。鼓励多文体,对常规议论文、常规记叙文以外的其他文体(如散文、时评、书评、影评、小小说等)适当鼓励。

  (3)鼓励用“自己的话”来说理,对胡乱引用、华而不实的文章适当扣分。

  三、深入思考

  (一)对核心概念进行追问

  1.科技的特点:

  (1)便利,缩短空间和时间,(2)打破时空阻隔,(3)打破了以血缘和地域为标尺的传统人际情感圈

  2.情感的特点:

  (1)受限于时间空间;

  (2)超越时间空间而存在;

  (3)经时间酝酿发酵,更显醇厚

  3.人与人的情感:

  亲人、爱人、友人、陌生人

  ——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文化

  (二)科技发展与人与人情感关系(客观——主观)

  1.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

  2.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3.主动权还是在人手中,不为物役,方是人生

  (三)原因分析

  中心观点:科技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一是科技大体满足感官。

  科技只是决定我们的生存维度,引导我们追求物质享受,满足感官刺激,反而抑制了真正的情感需求,从而使我们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

  二是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会珍惜。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永生非但不是对生命的奖励,反而是对生命的惩罚。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三是情感需要时间。

  人与人的情感也是如此,激烈的情感不能持久。所有最美好的情感总是需要濡染和浸润,时间是情感最好的朋友。但科技恰恰如同电影中的快进,一切猛烈的东西往往都是速朽的。

  (四)结果分析(利弊分析)

  (五)明确立意

  中心观点:科技增强了人与人的情感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写过一篇震撼人心的佳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他看来:“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自我保存。”

  1.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阻隔,使得情感表达更加自由畅通

  2.拓展增加了情感交流沟通的方式,使得情感交流更加多样化

  3.打破了血缘地域的人际交流惯性,使得不同人群,不同文化有了接触、了解、相知的可能

  4.改变传统情感表达,从含蓄内敛到积极主动外放

  中心观点:科技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1.

  沉溺科技(手机、游戏等)疏远了亲人

  2.

  热衷于虚拟世界的友谊,疏远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情谊

  3.

  依赖科技的便利,只重物质与形式,忽略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

  辩证观点:主动权还是在人手中,不为物役,方是人生

  科技毕竟是科技,只是外在的辅助,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人是万物的尺度。

  (六)精心构思,从抽象——具体

  大概念到具体载体

  科技:高铁、手机、网络、自媒体、网上书店、有声读物、网络公开课、微信、视频……

  展开方式:吃穿住行,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

  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陌生人之间的关切……

  小景、小物、小人物、小事——大世界、大道理、大情怀

  考场优秀作文展示+点评

  1信与不信,都用微信

  偶然看到小林漫画中有这样的一则:信与不信,都用微信。令人捧腹的同时,也不禁哑然。本来信与不信,这种人与人之间真切的感情,放入网络中却被渐渐冲淡,到底科技的进步,反倒令人疏远。

  作为科技进步的代表产品,微信首当其冲。过去“家书抵万金”的时代被微信进一步改写,直消指头一动,便可知对方近况。若是思念久了,一个视频通话统统搞定,快捷便利的同时,也令生活少些思念的苦,多些共享的乐。

  本是初衷很好的软件发明,在无形中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习惯于无休止的发朋友圈发自拍,父母亲人的嘘寒问暖也习以为常,对朋友的倾吐,也毫无真情。对着手机屏幕只是一条又一条的话框和个性的头像,全然没有他真人的感觉。

  林帝浣说过,隔着屏幕说情话对方能感到10%,隔着屏幕吵架,对方能感到200%。

  当你的交流习惯于对着屏幕上的昵称和头像不断敲键盘时,你们的关系正在被一块不过六寸的平板隔成一种厚墙。

  身在其中的我们全然不自知,越是多的表情包越是让人无法接触,当关系降至冰点,却大嚷,你不懂我。当用微信互相交流时可曾想到这样,双方真的了解彼此吗???

  21世纪最动情的事不是隔屏喊上10,000句关心,而是一张回去见他的车票。

  越是发达科技中的我们,被新的生活方式越是冲击得无法自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靠一根纤弱的光纤牵着,越追求发展,越难以回到本真。

  微信真的只剩微弱的信了吗?

  不,不应是这样的,在科技中越是一小点的真情,一个热心的举动,一碗母亲包的饺子,还是能牵动你茫然已久的心。怀着初心不改的人总会在一页页的朋友圈、一条条的话框里,一个瞬间被打动僵化浮躁的心,放下形形色色的生活,找一点人与人间的真情,来抚慰空虚的一切。

  若是心动,便是将最灿烂的笑容留给屏幕,隔着屏的他也能体会到的,两情若是长久,手机的那墙也拦不住,被蒙蔽的人们不妨做一个现代的苏轼,深夜失眠,拉好友起来看月亮,便是隔多远也真切。

  放下浮世中的形形色色,享受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每一个人,即是在科技进步中去体会每一寸真情,不全信微信,信对方,信真心。

  2让“火车”歇一会儿

  百年孤独中,一辆黄色的火车驶进了原本安宁平静的马孔多,使整个马孔多文明为之一颤。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正像这辆火车一般,驶进了人们的生活。

  快速进步的现代交通,使普鲁斯特所言的“我的梦已经成为我的地址”,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背上行囊离开家乡,踏上追梦的旅程。林清玄曾说,人们面对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面对自己时需要的是镜子。但如今人们只需要电子,正面拍自己,反面拍世界,滑滑屏幕想要了解的就都有了。

  古人云:有得必有失。这样的便利真的十全十美吗?

  诚然,科技使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在这科技构成的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人很容易迷失自我的本心,使情感渐渐变淡,使人心慢慢疏离。如果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坐上高铁,那么何来八十一难,何来师徒情深呢?

  这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但也说明了一件事: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方便越快捷就越好的。刘亮程曾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过这样的场景:路边不知是谁随手放置的一段木头,来往的农民路过时就坐下歇歇,拉拉家常,扯东扯西,日子久了,一村人就联络出了“一家人”般的情感。简陋的休息场所却连接的是人们的心,试想,若休息站变成了无线网络信号点,那么大家掏出手机,上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场景,也就浮现在眼前了吧。

  科技的“火车”一直开,狂热的人们就一直追着火车跑,丝毫不知疲倦。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在《人类理解论》中将人的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的观念,即最表面的感受;另一种是反思的观念,即用心去体会变化。人们惊喜于科技的便捷,这是第一种观念。但人们往往忽视的第二种,没有去反思科技背后整慢慢淡化的人的情感。

  不如让“火车”歇一会儿,这并不是说让科技停止发展,而是让人把身心从科技的洪浪中抽离片刻,回归本真,找到最原始的人类的情感,脱去科技的外衣,纯纯粹粹。毕竟,曹林也曾说:白描,就足以令人窒息。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儿童都喜欢在这一天“斗蛋”,能回家的父母不如回去陪孩子玩一玩,增进一下情感,别总是跟孩子通下电话便继续加班,否则回去时,孩子早就睡了。

  科技的“火车”暂且停一会儿吧,追求快速高效的那个奔忙的心,也暂且先一会儿吧。

  《让“火车”歇一会儿》

  【简评】文章显大气。辩证严谨,纵横捭阖,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语言流畅,书写美观,说理形象,分析精准。“对于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这一问题,本文很巧妙地避开了简单的感性层面的一般回答,而是以“火车”这一生动具象符号进行逻

  辑层面的思考。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人们情感的适应有时跟不上科技的发展,迷失了本心,使情感变淡、疏离,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面对这一困境,本文层层推进,表达出自己婉商的结论,可谓独到所在。结尾处顺笔点明考试日正是“立夏”这个传统节日,提出建议,放下电话,增进情感,机智,但整体而言,写作智慧不够突出,论证略显苍白。故判为一类下,63分。

  3斯金纳之鼠

  一只小白鼠被关在一个箱子里,通过拉动横杆获取食物,若是每隔一分钟拉动横杆才能得到食物,小白鼠在其他时间便不会拉动横杆。

  可若是持续拉动横杆会不定期掉下食物,小白鼠会一直拉动横杆,这就是着名的斯金纳实验。

  所以我说,科技的发展使人与人的情感大为增进。因为被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包裹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斯金纳之鼠。

  原因显而易见,现代人的联系不再受制于物理距离,这是一方面,即便是陌生人,也看“扫一扫”,“摇一摇”等方式打破尴尬,实现交友,再不需《西厢》“红娘”的存在,人人都可是张生与莺莺。

  人们在以科技为媒介的交流中感到快乐,这是科技增进交,进而增进人与人的情感的一大理由。然后快乐从何而来?这种快乐是健康而节制的吗?科技的发展能使陌生人的关系急速升温。也给现代人情社会提出了不少难题。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需要持续的交流来保温,因而我们都被裹携入人情的箱子里,成为快乐而不自由的斯金纳之鼠。斯金纳的迷人之处,在于“不定期奖励”原则,恰如现代人必备手势刷,刷一刷朋友圈,可能没有新动态,也可能弹出朋友间有趣的玩笑话,那就点个赞,评论表情发送爱心……

  情感确实升温,快乐确实得到。而我们每个人也就成被喂食快乐的小白鼠,被关在喧闹的箱子里越发缺乏觅食或思考的能力。抖音、快手或者风靡高校的“夸夸群”,无不在证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的情感。然而这种增进,细细想来,竟是被动的,如一张日益紧缩的网,小白鼠一直拉动横杆永不停歇。

  那么,尝试跳出箱子,做一只自由之鼠?恐怕也很困难。“离群索居者不是圣人就是野兽。”人无法脱离人与人的情感生存。而科技的发展可怕之处在于它几乎抹杀了任何其他交流的可能性。从前“一封信跨越千山万水胜过泪千行”,若以写信等更加原始的方式交友,恐怕会被嘲笑落伍。

  科技的发展,一定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是增进之后?如隐藏在海面下的礁石,科技掩藏的问题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又或者在人情与离群的彼岸之间,乘一方小舟,钓一池繁星,达到现代科技下中庸的平衡?

  跳出那个箱子不再做斯金纳之鼠。

  4另一端的心意

  许诗雯

  前几日刷新朋友圈,最上端忽地弹出一条新动态,定睛一看,是“水滴筹”分享链接。我点进去,望见赫然已经是“筹款已完成”,与下方捐款者暖心的留言,不由得笑笑,退出了界面。

  想到如今或许能击垮一家人的大病治疗,在互联网帮助下,众人手指轻触间便可轻松解决,不由得感叹互联网的出现,或者说是科技的发展,加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联结,无形中增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

  乔治·瑞泽尔,曾于其着作《赋魅于祛魅的世界》中下过论断,科技的发展给人带来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这是虚拟世界那报的第三大成果,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称其为人际关系的“内爆”,即其不断拓展边界,最终成为现象级景观。

  科技给人际带来的影响确实为现象级的存在,从实时交流,隔空对话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的确极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诚然,人们也不禁发出疑问,科技的侵入是否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壁垒。

  答案必将是否定的。近些年的众筹,双络寻亲,都不让不断让这个时代的我们卸下心防,为网络那端的陌生人献上一份滚烫而炽烈的意想。科技的发展让“积其力则必举”成为可能,自然也为个体的情感释放提供了方式。

  当思念化成屏幕那端的面庞,或是几小时车程后的相见,无疑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科技正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工具,与科技终为人类服务的本质。

  而人们对于科技的防备,对其减弱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猜忌,无非是将科技工具是洪水猛兽,恐受制于他们罢了!正如余光中先生曾言,“一个人的独立,是不能被外界打垮的,除非他自己屈服。”此言放于科技亦有其现实意义。

  诚然,科技发展奔涌向前的大潮中,必有逆行的暗流。科技发展将人与人心灵距离拉近时,也不免遇上阻力。“骗捐”“程式化社交”也不断挑战着人们的信任与情感连接。于此乱流中,只有认清科技是情感交流的工具这一本质,方能推动时代科技大步向前。

  准备关上屏幕时,有条新提醒,是许久未见的老同学给我点了个赞。我有些惊讶,又有些欣喜,打开对话框,不禁发了一句“许久不见,也不知你在哪儿,最近怎么样?”凝视着“对方正在输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不仅微微笑了。

  5感情泡沫

  施安琪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出现,让原本看似紧密的情感距离陷入危机。也许“三天可见”的本意是让科技便捷生活,但却可能让他人心生误会,渐渐疏远。

  毫无疑问,科技诞生这初是为了增进人际交流,丰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井喷式发展,原先的初衷却渐渐地变了味。人们疑窦丛生:科技的发展真的能增进情感吗?为什么我的人际关系渐渐疏离淡漠了呢?

  科技加速了生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同时也加速了情感的出现与消逝。一如海边那一触即破的泡沫。情感变得浮躁而短暂,就像那个三秒一划而过的短视频。

  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深沉而专注的情感。不少人怀念木心《从前慢》中所写的那个时代,并非怀念“车马很慢”的落后科技,而是怀念“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专注真挚的情感。

  龙应台曾言:“你明明可以去深海里游泳,却偏偏要把全身浸没在沙滩上的泡沫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放弃了在深海般情感中遨游的机会,宁可让情感泡沫布满全身,蒙住口鼻,令人窒息。

  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科技带来的便利,去真真正正地触摸自己内心的情感了?石黑一雄在创作代表作《长日留痕》期间,不接电话,不见宾客,只是在周末翻遍二手书市场,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来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历史知识,点燃灵感的火花。这种“返璞归真”式的写作方式也使《长日留痕》获得布克奖。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俱是表情包,将感情符号化了,也就失去了文字传达情感而带来的最初的感动。就如木心《从前慢》里的那封信件。

  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像石黑那样完全不经由科技与人交流似乎有些失去常理,不大现实。一味地逃避科技、否认科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未免显得故步自封。

  删除手机上的微信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人的情感通过科技的加持能变得即时、准确、生动、清晰。

  科技是为了“人”服务的。这才是科技的本质目的。人是一切情感的主宰,莫要让科技越俎代庖,把我们珍贵的情感泡沫化,变得一文不值。

  科技是增进或减弱我们的情感,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不必对朋友圈“三天可见”耿耿于怀,因为真正的人与人的情感,是一汪深海,不因科技的发展或衰退而改变一分一毫。

  情感泡沫将会湮灭。

  6凡是爱都有回赠

  火车北上,满心满眼的暮霭迷茫。

  这是年纪尚小的我乘两三夜的火车,去看军队里的父亲存的唯一感受。

  剩下的事,便记不清了。只是有时听母亲说起,出生后没见过几次父亲面的我看着满心期待的父亲,喊了“叔叔好!”

  说这句话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准备饭菜,我低着头填词,填的是“九月你听过吵嚷的蝉声/十月共秋思都写进黄昏。”母亲笑一声,“你和你爸当时可真没感情。”

  就如词写的那般,每年“到五月/才匆匆要我赴这程。”那时和父亲打长途电话,只堪堪记得住他的声音,厚重,爽朗。照例是问过了些家常事然后千篇一律地鼓励我要好好学习。而等到每年的五月,万事且搁下的时候,我们一家坐上火车,才去得那个西北偏北的军队。

  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不以为意,分别也是这样。这个只存在于电话机里的父亲让我感到的,更多的是隔膜与小心局促。

  而年随时迁,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推广,父亲与母亲更是第一时间换上了智能手机以互相联系。

  厨房里的母亲蓦得收到了几条叮咚作响的消息。我忍不住打趣,“我爸又开始‘每日三省’了。”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好好休息。这是父亲最常在手机那头发来的消息,耿直、古板,常让我们忍俊不禁。

  确实,用了智能手机后的父亲学会了种种高科技用法。他开始和我们每天视频聊天,看看家里的情状,关心添减衣物。我所理解的父亲也不再只是那个声线投射下扁平的人影,而是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男人。他会侧着头给我们看他新剪的头发,根根直立,仿若怒发冲冠。他会装作探手来屏幕的另一边作势要摸摸我的脑袋,我嬉笑嗔怪,他也笑得老怀大慰。文章,我开始无比期盼每日的视频、消息,它们像一道道虹,而其上的,是每日我与父亲积累下情感的点点滴滴,它们终于如洪流滚滚倾泻而出。

  我会收到父亲推荐给我的文章与公众号,他告诉我酌元亭主人的毕生心血吐露的“庸流之论”,他会带着手机另一端的我参观他的场站,他的院落。他会告诉我,他对我们的思念,对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感浩浩殇殇,也没有人再会想起多年之前的那个下午,父亲听到一声“叔叔”后蹲在墙角、抱头大恸的情形。

  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更加注重相见,更加不舍别离,而终是紧紧相依。

  我填的词收尾了,我想我终是想到了结句。“从一月说来如今循环过十几次到后半生/凡是爱都有回赠。”

  【简评】文章围绕科技的发展是否增进人与人情之间的感情来写,主题立意清楚,科技增进了一个家人分居两地的军人家庭成员的感情,“凡是爱都有回馈”。人物形象清晰,父亲、母亲和我还是具体的;“母亲厨房里备菜”,“父亲侧头给我看新剪的头发”,这些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漂亮的书写,都体现了作者具有一定

  的记叙文写作功力。但略有不足的是,入题稍慢,题目及最后一节未能落在“科技”与“情感”的关系上。故判为二类下,56分

  7灶

  人的生命似乎就在一场又一场对灶的追逐里绵延。

  东晋才子陆机怀揣对一口能蒸出金酥玉脍的荣华富贵灶的向往,背上书箱远赴他乡。人在不同的灶与灶之间辗转迁徙,总是想要追求一份味更美的食物。

  也基于这样的原因,祖母沿着陆机的脚印,从家乡那座低矮油腻的土灶出发,来到城市里我们装满料理机破壁机蒸烤一式炉的、充满科技感的厨房。

  本以为这样先进的灶具能让祖母安心大展拳脚,用高端科技煎炸烹煮出一锅不输金酥玉脍的人间至味。不想仅仅几月后,祖母便萌出弃了这科技厨房,回她那使柴火的土灶的心思。

  “城里这高级灶头,烧不出人味儿。”祖母蹲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眼里空荡荡地望着天然灶上那缕蓝黄间夹的妖异火焰,突然这样说。

  她的身后,城市的夜幕刚刚降临,高架桥上不息的平流与永不熄灭的煌煌灯火交织出属于城市的晚餐时间,忙碌无声,而祖母心头的那口老灶,犹在昏蓝夜幕的更远处。

  老灶的火从不像城里的高科技那样无声燃烧。它永远劈啪作响,就着香樟木枝燃烧的清香与灶头家人的喜怒哀乐。用老灶煮一锅饭是一件漫长的事,因此需要人们的情感来滋润。于是在家乡的小村里,人们往往围聚在灶头谈天说地。老灶煮烂一只三年老鹅的辰光,足够婆婆向新媳妇讲完儿子从出娘胎起的淘气史,足够一对爱侣依偎在火光跃动的灶口呢喃一整日的爱与思念。

  那口老灶,已经燃烧过四代村人的情。它已老旧、笨拙,但却能炖煮出人类的嬉笑怒骂。

  祖母终究还是要回去,正如陆机最后又追寻起故乡那一口能炖煮出莼羹鲈脍的土灶。也许是为了避开杀身灾厄,但我想,陆机的心里,一定也存着对故土人情的牵挂。

  奶奶走时,母亲想让他带走厨房里的先进厨具。奶奶摆一摆手,大步走上回归老灶的路。她说,再高的科技,少了人情,就没味。

  而我依然留在城市。可当我按下厨房里那台蒸烤一体机的案件后,在等待这智能机器用三分钟帮我把山芋煨熟的时间里,我总会想起,老灶融融的火膛里,我与祖母一起等待灶灰把山芋慢慢烘熟的期待与欢欣。

  我终于知道,灶之所以为灶,是因为在泥砖与火苗间有人的情感在烈烈燃烧。都市里冰冷锃亮的器物,纵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却剥夺了人们熬煮情感的时间与耐心。

  而人们在生命里追逐的,恰恰是在灶火与灶土间燃烧的人间喜乐。

  【简评】本文形散神聚,借一口灶钩连古今,来阐明情感与科技的关系。情感需要时间与耐心的滋润,科技虽然能缩短等待的过程,但也失去了与等待相随而至的期许与欢欣。千年前的陆机也好,现在的祖母也罢,他们对事物本质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在陆机的追求中,名与利终究是浮云,最终故乡仍是归宿;对祖母而言,高科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磨却了人情、稀释了味道,回归土灶才是她快乐心安的源泉。

  小作者采用散文这种形式,很好地将一个简单的故事,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中加以表述,给人以咀嚼回味的空间又不失自然之态。故判为一类中,65分。

  8机器人

  亮子多日来踱来踱去的脚步和燃烧着的目光,终于把这个“大件”给盼来了。

  一个机器人。以互联网为介,以手机为操控,以自己的样子为鉴,便是活生生的一个从镜子中一跃而出的自己。

  顶了这个和自己长得一样,以零件为肝肺的机器人干嘛呢?成为至高无上的生活的主人,从此烧饭洗衣不用自己亲自动手,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应付自己的父亲。

  父亲住在乡下,路途也需要在公交车上投下六个硬币体现出来,他却来得及勤。到了丰收的季节了,家中收了满筐子粮食了,他便要精选出最饱满的颗粒。装好送来。到了气温忽骤的前些天,困于繁琐的手机操作,便也需携了自认为备得上的衣物进城来;瞧见的前门的张婶的儿子携了媳妇来看她了,也怀着一份念想坐上了车,却并不催着喊着,只问:“你最近还不错吧?”

  生活是过得不错,亮子想着。只是这个老父亲也太勤快了些,难免打扰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当他看见定制模仿人样的机器人时,他毫不犹豫的下单,继而叹一声:“科技的发展真好啊……”

  急促的敲门声与亮子缓缓掠过地面的拖鞋的“嗖嗖”声,终于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了。开了门,父亲仍旧是那副样子。提拉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露出一个极自然的微笑。

  “爸,坐吧。”机器人开了口。

  “亮子,你最近还不错吧?”

  “不错不错,有滋有味的。”居然还承袭了主人的口吻。

  此时真正的亮子正在可以清晰看见这一幕的门后,他感觉这个场景真是太酷炫了。而今后他便不用再出现了。

  “好……”父亲随即起了身。在客厅左转转,右转转。想愈加了解儿子的生活。他看到了茶几上的父子俩的合影,会心一笑,伸手便想去拿。亮子急了,后头藏着他的私房钱呢!机器人进了屋,自己便立即冲了出来,阻止父亲,却突然触到了一个什么东西。父亲背上的东西。

  是按钮。

  “感谢您的使用,我们明天再见。”忽然“父亲”眼中没了光,身子僵了下去。“父亲”是另一个模仿人一样的机器人。

  话音刚落,机器人又“活”了过来,在屏幕上投出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的人是父亲。

  “亮子,你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你三年了,我没有告诉你,还买了一个机器人来代替代我,希望你不要怪我,希望他的陪伴能给你带来快乐……”

  亮子早已泣不成声,将自己买的机器人永远地按下了那个不会被开启的按钮。“科技啊……”

  附名师范文

  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王开东

  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了?简单点说,正在考试的你们很可能将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代有机人。将来的人都是有机和硅机拼装的,而且永生不死。

  当然要感谢科技。科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去年的世界城市大会,口号就是科技让城市更美好。所谓让城市更美好,当然就是让城市中的人活得更美好。

  曾经不解古代为何有那么多要死要活的送别诗。后来渐渐明白,空间太远了,再见很可能就是再也不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当然要“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然后就是磨墨,写长长的信,写错了再修改,反复斟酌,不断酝酿。但到了最后,却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尽管有纯洁和

  绚丽的情感,但“山长”是阻隔,“水阔”是阻隔,“知何处”是更大的阻隔。游子飘忽不定,连一个准确的地址都没有啊,怎不教人伤心欲绝?

  科技发展就不一样了,一上互联网,地球变成了一个屯。智能手机更是让我们随时随地在一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成为现实。不要说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先给女友发一条抖音再说。老杜也不必感伤,“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天天都能和李白微信私聊,谈语论文,爽歪歪。

  但另外一个问题又产生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情感好像减弱了。天天微信语音,鲁迅和许广平还能有什么《两地书》?沈从文也写不出《湘西散记》,我们再也看不见这样的文字。“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科技为何减弱了人的感情?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大体满足感官。高铁朝发夕至,语音瞬间接受,时空一下被拉近。但这种拉近只是物理层面的拉近,情感上反而疏远了。人明明就在眼前,但精神生命却可能隔着千山万水。

  道理不难理解,人分为肉体的人、精神的人和灵魂的人,这三种维度分别对应着生存、生活和生命。科技只是决定我们的生存维度,引导我们追求物质享受,满足感官刺激,反而抑制了真正的情感需求,从而使我们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

  二是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会珍惜。波伏娃曾写过一部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小说的主角雷蒙·福斯卡感到人生短促,渴望长生不老。后来偶然从一个老乞丐手里获得了埃及的不死药,但却因自己最爱的女人变老和死去而陷入绝望之中。

  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取消自己的生命,然而,无论是他迎着子弹奔过去,还是从高高的城墙上一跃而下,他都无法舍弃自己的生命。福斯卡由此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永生非但不是对生命的奖励,反而是对生命的惩罚。

  科技也是如此,当科技使得一切都变得简单,一切都轻而易举,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那些寒夜里文字上的摩挲,才会如慢慢发酵酝酿出的美酒,那些千辛万苦的等待,最后会化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黑格尔说:“转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逊于万古长存的山岭。”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这一切都在于人性的弱点,太容易得到,我们就会轻视它。

  三是情感需要时间。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龙卷风来去匆匆,从开始到结束,最多不过十多分钟。骤雨来势凶猛,但却不能超过一天。人与人的情感也是如此,激烈的情感不能持久。所有最美好的情感总是需要濡染和浸润,时间是情感最好的朋友。但科技恰恰如同电影中的快进,一切猛烈的东西往往都是速朽的。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来了,既然科技弱化了人的情感,使得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类为何还要追求科技发展呢?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写过一篇震撼人心的佳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他看来:“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自我保存。”

  道理很简单,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不仅要用情感的尺度,看它是增进了还是弱化了人的情感,还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是压抑了还是推进了社会文明。科技毕竟是科技,只是外在的辅助,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听见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宝玉问黛玉:“不知主何吉凶。”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鸟音中。”民间认为乌鸦主凶,喜鹊主喜,但黛玉却很洒脱,万物灵长人的吉凶,为何要凭鸟声预测?同样道理,人的情感削弱,为何一定要甩锅给科技?

  AI时代还会有情感,而且可能是更深层次的情感,科技淘洗过的爱或许更加永久。王菲这样唱,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就像你消失了一样。我在乎你愈显深厚的情感,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篇二:一个人的村庄点评

  

  看图作文带点评评语

  看图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方式。在小学,看图作文实际上是看图——说话——写作——作文。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看图作文带点评评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看图作文带点评评语一

  从前,一个小村庄里有个老太太,是个苗族人,她的儿子去了外国读书了,老伴也去世了,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老太太的邻居是个热心肠的小女孩叫小红,她经常帮老太太做家务。有一天,小红去看老太太,她看见老太太还没起床,就悄悄地走了,走到院子里,发现地上有一些脏衣服,心里想:要不帮老太太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拿了一个木盆坐在凳子上,用力地洗起衣服来了。

  “嚓嚓……”有节奏的声音把老太太吵醒了,她穿好衣服,戴上一个旧旧的黑帽子,拄着拐杖,走了出来,只见眼前的一幕让她感动得不知所措。小红正洗得起劲,没有发现老太太站在他后面。衣服洗好了,小红把衣服晾在一根竹竿稍上,晾好了才发现老太太在她后面。老太太走过来,一把把小红揽入怀中,用她那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小红的脸,感激地说:“谢谢你……”小红害羞地说:“看你说的……”

  虽然她们不是亲人,但是她们胜似亲人。

  【教师评语】本文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细腻传神。“虽然她们不是亲人,但是她们胜似亲人。”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如果再写一件事,内容就更充实,人物形象就更丰满了。

  看图作文带点评评语二

  一天傍晚,孩子们放学了。他们急匆匆地跑向学校旁边的一块空地,他们扔下书包,其中一位同学拿出足球,摆上书包当球门,要踢足球了!一个小男孩当守门员,他聚精会神,紧紧地盯着足球,要射门了,守门员头上渗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对手飞起一脚,直冲球门踢来,守

  门员扑向足球,啊!一个精彩的扑球。一个路过的大个子叔叔赶快坐到了“观众席”上为守门员呐喊助威,过路的人见了,也参加了“观众”的队伍。一个小男孩看见了这场精彩的球赛,拉着妹妹一起看;一个头戴蝴蝶结的小女孩被前面的人挡住了,索性站了起来;另一个小女孩刚刚买完洋娃娃,可看到这精彩的球赛,就被球赛吸引住了,不再理会洋娃娃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男孩非常渴望参加足球赛,他站在守门员的后面,腆着肚子,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不知什么时候又增加了一位“观众”大白狗,但是它似乎对这场比赛不感兴趣——趴在地上睡着了……

  夕阳渐渐落了,只剩下一抹残留的余晖,呐喊声,欢呼声还在继续,但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因为,这一刻是所有人童年生活一个最完美的写照——无忧,快乐。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看图写话。小作者对“足球画面”生动地进行了描述,对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把一幅静止的画面写得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读完令人回味无穷,很成功!看图作文带点评评语三

  每人口中的“文明”在哪里?当我看到这组漫画时,总会想起“文明”,但“文明”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哪个角落呢?似乎很茫然。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文和小明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堆垃圾,发出阵阵恶臭,里面有果皮、塑料袋、纸屑、发霉的面包和牛奶盒。有些人捂住鼻子急匆匆地走了。小文看着那堆恶心的垃圾对小明说:“谁这么缺德,垃圾箱就在旁边,也不扔准点,弄得周围臭气熏天。”小明回答道:“对呀,垃圾箱就只有一步之遥,也不肯放好些!”“这些垃圾会污染环境的呀,不如我们把它收拾干净吧!”小文说。他们说干就干,一起用洁白的小手捡起肮脏的垃圾,把垃圾一点一滴地放入垃圾箱。经过他们的努力,刚才路边上的垃圾被他们清理得一干二净。过了一会儿,小明又皱着眉头说:“这次被我们发现了,又收拾干净了,但不能保证没有人再会这样做,怎么办呢?”小明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有了!”只见小明迅速地拿

  出笔和纸,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道:文明只差一步,并把警示语贴在了垃圾箱上。小文看见后,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真聪明!这样就能时时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了。”

  看了这组漫画后,让我想起了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有时在校园里,不时会看到一些同学把喝完的牛奶盒当成篮球,投入垃圾箱里,如果投中了,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如果没投中,就视而不理。有时在校门外,总会看到有些人走着走着,突然“咳”地一声就把痰吐了出来,真不卫生,这样会滋生细菌。

  假如人人都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干净的城市中;假如人人都从己做起那么我们的大气会更清新,我们不用再浪费纸和笔,真身边的一草一木,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绿色的海洋”里;假如人人都节约生活中的资源,那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城市里;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从生活中做起,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好!请大家行动起来吧,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教师评语】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小文和小明在马路上走的时候看到垃圾自觉将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并以“文明只差一步”来提醒人们讲究卫生的事,同时,由此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事,呼吁人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篇三:一个人的村庄点评

  

  人生必看的好书籍有哪些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我们的一生中可以多看看好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精神思想。下面就来为大家推荐的人生必看的好书籍,欢迎参阅!人生必看的好书籍

  1、《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著)

  豆瓣评分:8.(5879人评价)

  内容简介|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里顽固地展现了一个曾经的乡村世界,在那里保留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的种种和谐。刘亮程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在他的村庄里,人是最普通的生命形式,所有草木、牲畜、尘土皆有生命和灵性,他笔下的乡村世界灵光闪闪。

  推荐理由|写得很美很朴实,你会轻松地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安详的,好像被时间遗弃的村庄。一个农民对于土地自然的眷恋与思索,还有,对老房子,对人,对草木,对故土的乡愁。

  2、《徒然草》

  吉田兼好(著)

  豆瓣评分:8.2(1609人评价)

  内容简介|《徒然草》全书共分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及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

  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推荐理由|清淡又别有一番意趣的小品,这么温润的文字,看得心里似是放下了杂念与烦躁,静静地聆听智者与你探讨人生浩瀚无边。

  3、《岁朝清供》

  汪曾祺(著)

  豆瓣评分:9.1(2312人评价)

  内容简介|《岁朝清供》主要选入了汪曾祺的一些散文,写自然界草木虫鱼鸟兽为一部,写饮食为一部。作者的文章似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呼吁: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和自己身边啊!

  推荐理由|汪老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文字干净自然,描写琐碎的生活平淡真实,带些小残酷,却给人温暖的力量。

  4、《雅舍谈吃》

  梁实秋(著)

  豆瓣评分:8.(3647人评价)

  内容简介|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推荐理由|读完口留余香的典范。不愧是老派文人的风格,写出来如数家珍的美味,像是近在眼前。馋的文雅,写的有趣,今人怎可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模仿得来?

  5、《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著)

  豆瓣评分:8.4(3182人评价)

  内容简介|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

  推荐理由|生活无处不艺术,这是一个智者的见解,俯拾即是,信手拈来。他把哲学说得很近人情,很生活。虽然文中有些观点有失偏颇,但也难掩大师的文字魅力。

  人生必读的书籍

  1、冬牧场

  内容简介: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读者书评:总有些很幽深的东西,轻轻落在又大又空的世界里。

  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

  2、人间草木

  内容简介:《人间草木》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读者书评:静思往事,如在目底,心闲气静,至浓则至淡,此身虽在总堪惊。

  他说:小时候很淡很淡的惆怅,像白菊花茶一样。

  3、《我的阿勒泰》

  李娟(著)

  豆瓣评分:8.(10403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作品,充满了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

  推荐理由|阿勒泰的淳朴辽阔指引着她,让她对身边保持着好奇和理解,什么样的事她写出来,都觉得有趣,好像春夏之交丰茂的草原和森林,蓊郁潮湿。文字里透出极天真率直的气息。

  人生必备经典书籍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

  编辑推荐

  白落梅笔下的红楼是一座无情的修行道场,贾府里的男女老幼、大小主仆皆在梦里修行。他们视红楼为名利场,亦是风月场,是那些败落公子,吃酒玩乐之所,也是红楼女儿,闺阁筑梦之地。那里有人情百态,世间万象;有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那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读红楼,就像是做了一场沧海桑田的梦,看梦中人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无论贾府是聚散,还是荣枯,于世人心里,那海市蜃楼的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幻影永远存在。

  内容提要

  千万个人,就有千万册《红楼》。《红楼》是书,也是戏,更是人间现世。一卷《红楼》,有释道儒文化,有饮食、茶酒、戏曲、诗词歌赋,乃至琴棋书画。写的是贵族奢侈的生活,也有官场的风云变幻,有市井小民的辛酸无奈,更有人世的千红万紫和兴亡成毁。

  作者简介

  白落梅,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静无争。江南人物,隐世才女。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四十余篇,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开创了唯美传记这一全新畅销书领域,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光阴似水待你如初》、《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

  章节试读

  世间万物有始有终,聚散有情,离合是缘。佛言: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也是,人存于天地间,万般风景,一草一木,为众生所用,非众生所有。我们亦是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形同于某种物件,某株花木,或用来摆设,用来衬景,又或用来寄情。所有的存在,是生命的必然,亦为偶然。但终还是带着执念于世,不肯做个闲人,归去山水,归去溪云。或执于名利,或痴于情爱,或只是忠于时光,牵附于岁月。修行之人尚有分别心,更况凡人。佛家云,万物皆空,可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无情无欲,不争不扰,不闻不问?万物分明一直在,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而那些装满了喜怒哀乐的人心,何曾有过空无?东坡居士高才雅量,飘逸不羁,仍吟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词句。一部红楼,浩浩荡荡成百上千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忘不了功名富贵,忘不了爱恨情仇,纵是居于道观的贾敬,也沉迷于炼丹,为求长生自保。而栊翠庵清修的妙玉,割舍不下尘世间那一盏情茶。《红楼梦》开篇第四回有一张护官符,写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无上尊贵。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金陵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贾母便是金陵的史家,而王夫人和王熙凤为王家,薛宝钗为皇商巨贾之女,有万贯家资,挥之不尽的珍珠金银。如此尊贵的四大家族,钟鸣鼎食,烈火烹油,不可一世。按说,贾母应当将最钟爱的女儿贾敏,留于金陵,以便出嫁后,两家仍可以相互扶持照应,荣枯相携。可她偏偏让贾敏,远嫁扬州。而林家虽也袭过列侯,亦算开国元勋之后,但到林如海之时,业经五世,林如海必须以科第出身,方能做官。林如海乃前科探花,是个饱读诗书的儒雅之士,林家虽不及金陵四大家族那般鼎盛,却也是书香之族,名门之后。四大家族兴盛不衰,然高门大院里,却不乏落败子弟。他们许多都是像贾珍、贾琏、薛蟠之辈,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会酒观花,聚赌嫖娼。这样的子弟,又岂能入贾母的眼目?贾敏之才,或许不及林黛玉那般绝代惊世,却也是饱读诗书,姿容出尘的侯门小姐。贾雨村言: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贾敏之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不凡,应当不是薛宝钗那般举止端庄,成熟稳重的,而是有着诗性气质,知书达理的才女。这样一位才情不凡的公侯小姐,贾母最为疼爱之人,断不能为了富贵,嫁给庸俗泛泛之辈,误其一生。贾母为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喜享乐,于吃穿皆有讲究,爱吃酒行令,对戏曲文化,颇有深究。这样的人物,亦不肯随了俗流,她本高枝,又何须攀附于谁?

  专业点评

  白落梅笔下的红楼是一座无情的修行道场,贾府里的男女老幼、大小主仆皆在梦里修行。他们视红楼为名利场,亦是风月场,是那些败落公子,吃酒玩乐之所,也是红楼女儿,闺阁筑梦之地。那里有人情百态,世间万象;有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那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读红楼,就像是做了一场沧海桑田的梦,看梦中人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无论贾府是聚散,还是荣枯,于世人心里,那海市蜃楼的幻影永远存在。

  Word版可编辑/A4打印/双击可删除

推荐访问:一个人的村庄点评 村庄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