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映象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读后感 观后感 发言材料 教学设计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正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7篇

时间:2022-02-15 02:04:31 浏览量: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7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1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在莱昂纳多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之前,这本书并不被中国读者所熟知,而我买这本书,也是源于村上春树的推崇。在翻开后才被其细腻华美的文笔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叹服这是一本好书。

该书通过叙述者尼克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的一段虚无缥缈的爱情故事。年轻的盖茨比,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在肯塔基州一个军训营里当少尉时,遇见了上流社会的女子黛西,对她一见钟情,把她当作完美的理想追求着,至死不渝。他隐瞒自己的身世,凭着自己的英俊、聪明和敏感赢得了黛西的爱情,热恋一个月后被派遣到法国作战,一去就是五年。黛西在他走后的第二年便嫁给富家子弟汤姆。贪图财富和享乐的生活使她失去了少女的纯真,变得玩世不恭。五年后,盖茨比从国外回来,他仍然热烈地爱着他心中的黛茜,追踪着她的足迹。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以后,盖茨比终于成功了,他在黛茜府邸的对面建造起了一栋豪宅。盖茨比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通过尼克的牵线两人终于重新相见,黛茜挑逗盖茨比说:“我爱你”。但,那早已不是真情,而是她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寻找的一种刺激。所以当她驾驶着盖茨比的汽车撞死了她丈夫的情妇时,竟毫不犹豫地将罪责推到盖茨比身上。而当盖茨比被威尔逊枪杀后,她依然毫不为之所动。盖茨比最终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幻想,至死都没有发现黛茜脸上嘲弄的微笑。

作者以这样一个悲情的故事,向世人揭示了爱情的另一种真相——爱是幻想。爱情中的人们往往一厢情愿地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渴望与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她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无形中虚构了一个完美不变的形象,而不愿正视伴随着了解而来的缺憾与冲突。兴许,这正是大多数恋爱和婚姻中争吵的由来。凄美的爱情虽缠绵悱恻,但若是不从虚空中出来,正视并不梦幻的现实,那梦幻终究会落空。

爱是幻想,当爱情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让她走吧。爱亦不是幻想,是真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若是奈何得了最为琐碎的生活,那爱方能长长久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2

“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阅读的时候大概都会这样,一个冷不防就遇上了非凡的章句,叫人一直记挂心上,不舍得忘掉。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也是因为这句话才找了书来看,虽是不同的译本,但却是一样的好。相信很多人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的缘故。读完便会知道,不论是村上还是菲茨杰拉德,都未曾叫人失望。

凡是靠文字吃饭的人,总会当心自己的写作语言一些,美或不美并不那么紧要,但是一定要有表达力。私下里觉得,语言的好有两种:一种好是让人拍案而起,连声叫好;另一种是一头钻到你的怀里,好得温暖又温柔,好到让人忘情又忘言。《了不起的盖茨比》占据了这两种好,尤其是后者。

先撇去官方的小说各大要素不谈,仅就这本书的文字而言,算得上极其瑰丽的。如果有文字迷有心要做摘录,即便是从头抄到尾,也一点都不亏。然而,这不是菲茨杰拉德故作妙语,盘算着要惊一惊读者。他所做的不是华丽词句的简单堆砌,因此避免了浮夸空洞的下场。许多出色的小说语言上都很见功力,明明是在教人生的大道理,却说的那样精准又不失机智,读到时便觉得热血直冲颅腔,谓之为强烈的共鸣。还有些经历甚丰的小说家,可以用至深的文字,把故事里的情感写到读者的身体里去,真正的感同身受一遭。《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点不同,菲茨杰拉德更多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着一种细致的情感,它不明所以,却勾起柔情万千。

“我的月季票递还给我时上面留下了他手上的黑汗渍。在这种酷热的天气还有谁去管他亲吻的是谁的朱唇,管他是谁的脑袋偎湿了他胸前的睡衣口袋。”

也许读者能顺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去触摸,但到了想象上就止步不前了。思绪在蒸腾的暑气里弥散开来,又积聚成另一个模糊妩媚的故事。电影里播放着另一部电影,虽然触不可及,也都愿承认它的美,似乎比美还多一分。犹如软玉温香抱满怀,爱意无限,可抬头又瞧见飞燕轻巧,额头一滴洗礼般的灵透。

说了这么多的语言,最后还是要来谈谈小说的背景和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多面的,即使单看情节和人物也是精彩的。比之作为主线的爱情,这个故事更多关于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态度和感情,正是这些把任务串连在一起,而爱情从这里绵延开去。当盖茨比在追求和黛西的爱情,他所追求的也许只是自己的梦境,梦里有盖茨比愿意看到的美,他要一直追下去。像是醉酒的人,认定了眼前的幻想里的极乐,不能醒来,也不肯睡去。

就如黛西家的码头上通宵不灭的绿灯,让盖茨比信奉,却不能在怀抱里长明。也许我们能预见酒阑灯炧人散后的怅惘,但在那之前,明白的不明白的都会沉醉其中,轻歌曼舞,体态婀娜。如同一曲爵士乐,缓缓地、坦白地吐露着情欲,却不失优雅。它是金色的,也是玫瑰色的。菲茨杰拉德把它称作“爵士时代”,纵情声色,指间缠绕着红酒的醇香,连空气也像是女人的脂粉。所谓“浮世的悲欢”,《了不起的盖茨》翻了过来,把那些升起来又落下去的悲欢用作底色,托起的倒是这个浮华的世界。

菲茨杰拉德是醉着的,聪明地醉着。海明威曾评价菲茨杰拉德说“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海明威素来苛刻,这样的评价已是不易。但是怎样才是更好,这会难倒很多人。当我们面对一样真正好的东西,好到满心欢喜的地步,那凭借我们的智力是绝对想不出还有哪一处可以增进一分一毫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于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的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写出来怕是比它本身还长,尚不能避免遗漏,这里不过列举一二。去读吧,相信不会失望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美国小说,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美国小说家如海明威、塞林格、卡波特,甚至连远隔重洋的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也十分钟爱这部小说,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借主人公之言:“兴之所至,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中抽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经典,在写作技巧上自有其成功之处,结构紧凑,文笔流畅,多运用象征手法,小说随着尼克的叙述展开,既有旁观者超然物外的姿态对现实讽刺批判,又能深入到小说人物之间,感受他们的悲欢。仅仅是文字和技巧方面的成就,就已让人爱不释手。

而一部作品若想成为经典,只靠文字和技巧上的成就是不够的,它必然要在思想层面上具有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内核”,从而无论是“爵士时代”还是“网络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阅读中有所获得。

“美国梦”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内核。

“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出关于追求个人主义,通过自力更生获得幸福的信条。也就是说,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种族及宗教信仰如何,凭借勇气、勤奋及运气,都能获得成功。之所以称其为“美国梦”,不过是刚踏上“新大陆”的欧洲人,面对这片富饶的土地,相信他们的梦想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实现。实际上,人人平等、公平竞争何尝不是人类共有的梦想。

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却给狂热追求“美国梦”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梦”本身并不是菲茨杰拉德责难的对象,菲茨杰拉德批判的是腐化堕落的“美国梦”,是变质为不择手段,追求金钱、追求恣意挥霍享乐的“美国梦”。

小说中尼克、盖茨比、汤姆和黛西都意图从中西部到东部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对金钱、名誉、成功、刺激的追求。黛西不会嫁给一个一文不名的男人,她和汤姆的生活必须由豪华的房子、马球、旅游和每天盘算着如何打发时光构成;而盖茨比也只有在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赚到大笔的钱,住进海滨别墅,过上一掷千金的生活之后,才感到自己有信心去“赢”回黛西——他的“美国梦”。

正是对这种已然“物质化”了的梦想的盲目追逐,使那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了一种缺乏洞察力的状态——追求由金钱、名誉堆砌的成功,却精神生活空虚,外表的繁华难以掩盖空洞、虚伪的社会风气。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意识到他一生追求的“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无意义性。作者在结尾也写到:“He had come a long way to thisblue lawn, and his dream must have seemed so close that he could hardly fail tograsp it. He did not know that it was already behindhim…”盖茨比渴望用金钱赢回黛西的感情,但却意识不到一个如黛西一般的拜金女子已无真挚感情可言。对金钱的膜拜已使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人冷酷无情,盖茨比生前宾客盈门,死后却无人参加葬礼,这就是对当时社会风气最大的讽刺。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中却痴情或纯情如盖茨比者,只能有悲剧性的结局。而正是因为盖茨不同于当时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还拥有自己纯真的梦想,所以才被菲茨杰拉德用“Great”来形容吧。

对梦想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狂热追求名利,有人也会为人类平等献出生命。而现实中梦想却极易物质化,追求金钱和优越的物质生活显然比追求人人平等、友爱有诱惑得多。但无论是何种境界的追求,归根结蒂,我认为还是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方面。纯物质的追求永远不会给人深层次的满足,它只会使人欲望不断膨胀,在追求中丧失对人对己的洞察力,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把对物质的追求当作自己的全部追求,结局只有更深重的失望。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述中不乏伤感的基调,主题思想似乎与时代的进取精神背道而驰,因此纵然是经典,也断然算不上书店里的畅销书。但正是这种冷眼旁观的文字,让人们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妨稍停片刻,对自己所追求之物重新审视,不要在当前时代的风气中迷失方向。

菲茨杰拉德自己也了然,他能做的不过是一部小说,人类整体对物质的狂热是无法停滞的。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这也是刻在菲茨杰拉德墓碑上的文字: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past.

盖茨比最终凄凉死去,无人流泪,无人哀悼。然而隔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仍在为盖茨比扼腕,我们追随着他,甚至追随着码头对岸黛西家的那盏绿灯。我们看着盖茨比梦的破灭的同时,也审视了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的梦想,到底怎样的梦想才不至于让我们倒退?我们时时质问,却迟迟得不到回答。

或许每个人的心间,总是存在过这样的一盏绿灯,我们为之痴迷神往,如飞蛾扑火般的不顾一切。因为我们听到了它的召唤,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牢牢地抓住我们的命脉——唯有追逐,才得永恒——不管这个梦想,是有着气吞山河的盛大,还是小悲小喜的微末。我们永不会知道结局如何,也无需记挂,就好像盖茨比在跨出了第一步时,势必不会因为第二步的不可知而畏首畏尾。再是虚无的梦,即使存在就是一种幻灭,我们亦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但凡我们的心说:“走吧,年轻人”,即使荆棘遍地,我们也要跋山涉水,逆流而上。

菲茨杰拉德曾说:“法国是一片土地,英国是一个民族,但是美国……是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这颗赤子之心中看尽哀乐人间,同时也暗暗滋生出自己的梦想。在每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选择张开双臂,看得更远,跑得更快……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4

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小说中的“我”名叫尼克。

尼克的表妹黛西5年前爱上了军人盖茨比,他们居住在美国中西部,因为贫穷,盖茨比没能和黛西结婚,结果,黛西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农。盖茨比只好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汤姆的情妇是汽车修理行老板乔治·威尔逊的太太茉特尔。

盖茨比在战争中一帆风顺,战争结束时,他已是一名上校军官了。战后他利用各种手段聚积了大量的财富,并打听到黛西居住的地方,便在她的居所对面买下一栋非常豪华、漂亮的别墅。为了引起黛西的关注,每逢周末,他都要在自己的别墅举办盛大的晚会,邀请各方名流参与助兴。

在尼克的帮助下,他和黛西终于重逢。他向黛西表示自己仍然爱着她,黛西也羡慕他的财富。汤姆无法忍受盖茨比的挑战,当着黛西的面指责盖茨比的财富是不义之财。从而使黛西的思想感情发生逆转,毫不理会盖茨比的辩白。

回家路上,汤姆坚持要和盖茨比调换汽车驾驶,盖茨比只好驾驶汤姆的那辆黄色汽车。原来坐在车上的黛西提出要亲自开车,盖茨比把车子交给她驾驶,结果将汤姆的情人茉特尔撞死。盖茨比极力替她掩饰,希望她从此能够回心转意,然而,他还是失望了。黛西和汤姆设下圈套,向茉特尔的丈夫威尔逊诬告盖茨比,说他老婆是被盖茨比撞死的。失去理智的威尔逊趁盖茨比不注意,开枪将其打死,然后饮弹自尽。

布下圈套之后,黛西和汤姆就远走高飞、逃之夭夭,置盖茨比生死不顾。

小说篇幅不大,故事情节也不甚曲折离奇,但是它却获得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女神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盖茨比为了久久地抱着的一个梦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死后,尼克发觉是汤姆暗中挑拨威尔逊去杀死盖茨比。他感到东部鬼影幢幢,世态炎凉,便决定回中西部老家去。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极悲凉的人生况味。

故事依然感人,或者是因为这个夏日忧伤的爱情故事,有太多青春时我们渴望的爱情,我们疯狂的迷恋,和我们最后害怕的世俗结局。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5

“盖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这盏绿灯上,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中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它以往从我们身边溜走,可是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完美的清晨——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过去。”——选自《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与盖茨比的“相识”早在2013年的九月,可是当时更多的是被奢侈华美的服饰与场景布置以及绚丽的3D技术所吸引,之后便是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一书时此书再次被提及,对原著十分感兴趣却因中考一事耽搁下来,直到这个暑假才有机会细细品味。

故事从盖茨比邻居尼克的口中娓娓道来:很早以前还仍是年轻军官的盖茨比就与名门闺秀黛西相识相爱,却因要参军而无奈与黛西分手。战后盖茨比得知黛西已和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结婚,痛苦万分,但他坚信是金钱使黛西蒙蔽了双眼,因而经过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很多累积财富,并在黛西的府邸旁修筑豪宅,每个周六举办盛大的派对,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赢得黛西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感情,然而天意弄人,黛西已不再是原先的那个黛西,这似乎也预示着最终的结局——盖茨比在怀着对黛西完美的幻想中死去。

这是一个无比凄婉的感情故事,在这个“奇迹的”“艺术的”“挥金如土的”“充满嘲讽的”时代下,在无数伪善、贪婪、物欲横流的面孔下,做到人格高尚、拥有远大的梦想是多么可贵。尼克曾这样对盖茨比说:“他们那帮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你。”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我想,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一盏永不熄的绿灯。 绿灯在这本书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可是我没有,因为他突然做了一个动作,仿佛在暗示他正沉浸于独处中——他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海水伸出双臂,尽管离我很远,但我肯定他在发抖。我不由地朝海面望去,那里除了一盏绿灯,什么也没有。它渺小而遥远,或许是在码头的尽头。”这是绿灯出现的第一次,也是盖茨比这个人物的初登场。

读完全书再来细细品味这段,我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了其中的隐喻:盖茨比“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海水伸出双臂”,这其实是拥抱的姿势,但他拥抱的并不是海水,而是“绿灯”,准确来说亮着绿灯的那个码头上的黛西的府邸。然而,黛西的府邸隐没在了一片黑暗中,唯一亮着的绿灯却也“渺小而遥远”,这是否意味着尽管盖茨比不顾一切地想要抓住绿灯(让黛西回心转意),但“纯洁的感情”终究会被黑暗的现实所掩盖,盖茨比的结局也终究悲惨

“黛西蓦地挽住他的手臂,但他似乎还沉浸在刚才那句话中。或许是因为他突然想到,那盏灯的重大意义从此永远消失了。遥远的距离曾将他与黛西分开,相比起来,那盏灯却离黛西那么近,几乎能够碰得着她,就像一颗星星与月亮形影不离。可此刻,它又只是码头上的一盏绿灯而已了。令他神迷的事物又少了一件。”这是绿灯出现的第二次,此时黛西与盖茨比得以相见,然而此时大雾却笼罩了绿灯,或许此时盖茨比已经意识到黛西不再是原先的黛西,那个他心目中一尘不染的天仙般的黛西早已消失不见。在这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下,“绿灯”的价值也早已泯灭。

最终一次出现则是在书的末端,也就是本文最初引用的那段话,此时的绿灯再次亮起,它的含义被点明——盖茨比的信念。曾有人认为“绿灯”即是黛西,然而我不这么认为,确切来说,“绿灯”只能是黛西的化身,并且它的含义还要远远大于这一点。在盖茨比的心中,黛西是完美无瑕的,是一尘不染的天仙。然而这是过于梦想化的黛西,先暂且不论黛西是否“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单从黛西高傲的出身以及“像白银一样闪亮耀眼”的生活就可推断她绝不可能放下体面的生活与盖茨比去私奔,无论五年前还是五年后。

或许五年前的盖茨比与黛西真的以往相爱过,但那终究是五年前。所以这本书的最终一句才会如此写道:“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过去。”——盖茨比一生不顾一切地想追求“纯洁的感情”,然而最完美的记忆却在往昔。

这本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使你在为盖茨比凄惨的结局而悲哀,为一场倾城绝恋的落幕而痛心,为布坎南夫妇的冷漠无情而憎恶的同时,为盖茨比心中那永不熄的“绿灯”而赞颂。在十九世纪20年代亦或此刻,完美的未来永远是人们不变的憧憬。我看到,一盏盏绿灯正在亮起;我相信,不远的未来将是绿光的天地。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6

如果不是有人问我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我是不会考虑看第二遍的。第二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黛西、乔丹、茉特尔,作者笔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的品性。而盖茨比更是愿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个梦想,一个其实不难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总结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词句

1)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样优越的条件。

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着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别的人。

3)当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炫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积聚的情思。

4)为了抱着一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5)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于是我们分离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进入过去。

书中人物除了盖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爱恨情仇,个个都有人前人后得瑟失落多张面孔,关键是要“过日子”,然而盖茨比却是个不要过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寻常的过去,以及现在,看起来像世界的中心,其实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除了过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

盖茨比给黛西看衬衫算是个经典桥段,黛西两眼一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衬衫啊。盖茨比静静地看着。

后来黛西当着汤姆的面向盖茨比示爱的时候,盖茨比接着书里的“我”的话说下去:

盖茨比还是这么冷静,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么,可是却依旧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不论如何。

再后来盖茨比死了,所谓树倒猢狲散,众人都不愿来葬礼,可是他们又不是势利小人而已,他们和你我一样,不过都是要过普通日子的,普通人。

普通的黛西为了这种生活,第一次离开了盖茨比,因为她不能等,很寂寞。后来她又一次离开了盖茨比,依然是为了生活。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和东部大概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我倒觉得,盖茨比终究是这个“大多数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点缀吧。

书的故事虽然很简单,讲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壮死去的时代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英语)篇7

本周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今天又把电影版的小说也看了一遍,选择这部小说,还是因为它是财经主持人芮成钢在一档节目中提及的,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今天看完后,果真不假。

这部原着小说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没有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简称菲氏)创造了尼克。卡拉韦这一角色,他既是叙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这样一个“身兼二职”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观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离开中西部来到东部,偶然住在了富豪盖茨比的隔壁。他发现盖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欢歌纵饮,而他本人却心事满腹,总隔水凝望对岸住所夜里闪耀的绿光。因为那里住着他初恋的爱人黛西。盖茨比走过漫长的道路才站在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的绿光时,觉得自己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几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没想到,其实那个梦早已离他远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尼克只记事,而不作评论,他对盖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态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态,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结束时,他又站到了盖茨比这一边。他赞美他,认为汤姆等等一伙人都比不上他。盖茨比所迷恋的黛西根本无力担任起和盖茨比一样的梦想,她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盖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许他并不是什么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种了不起的品质,即为自己误导的梦想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得到它,然而并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情妇的丈夫在黛西夫妇的合谋和挑唆下杀死了盖茨比。多么可悲啊!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他那个在农业社会培育的梦想?-美国梦-已经烟销去散。

虽然这部小说的结局带有怀旧伤感的情调,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国当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完成,原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准则都必须改变。不管他的梦想如何高尚,带有“美国梦”的特色,但它是荒诞的,城市中无美可言,而出自盖茨比的柏拉图式自我观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对美国梦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葬礼上,盖茨比的父亲小心保管的那张少年盖茨比认真执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领悟到,所谓美国梦,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过得更好。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其实我个人认为,盖茨比的思想很适合当今社会,给自己制定时间作息表,这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可能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适用。

刚刚也看完了改编的电影,对比后你就可以在电影中随处捕捉到渐行渐远最终骨肉分离的差异之处。小说中很多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征都没有在电影中体现,所以还是看原着小说更有体会,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推荐访问:盖茨 读后感 英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读后感10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500字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500字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英文读后感1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左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英文3000字左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英文150字左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英文3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