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映象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读后感 观后感 发言材料 教学设计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立夏的节气特点4篇

时间:2022-02-28 13:05:04 浏览量:

立夏的节气特点4篇

立夏的节气特点篇1

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斗蛋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从散存的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的节气特点篇2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节气特点篇3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立夏的节气特点篇4

1、立夏饭

旧时立夏时节,宁波一带的乡下用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也称立夏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南方很多家庭将五色豆子替换成豌豆、雷笋、蚕豆、苋菜、香菇丁、咸肉丁、胡萝卜等食材,寓意“五谷丰登”,颇具仪式感。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2、麦蚕

青麦蚕,也叫青麦团,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去掉壳,放进石磨磨成粉,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所以叫麦蚕。

3、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带立夏的习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饮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让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立夏时节,湖南耒阳人各家各户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丝、糯米丸子、红枣、猪杂、干笋、红枣、豌豆、豆芽等十多种食材做辅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气四溢的粥。

5、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6、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脚骨笋实际上就是山上的乌笋。它细细长长的,形似脚骨,烹煮的时候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不剖开,据说立夏吃了脚骨笋,一年脚骨都健康。

7、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指黄瓜、苋菜、蚕豆;树三鲜指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则是指螺蛳、鲥鱼、河豚。

8、见三新

与无锡民间立夏食俗相似,苏州地区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三新是指樱桃、麦子和青梅,人们先用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吃。

9、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各家汇集起来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10、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

11、鼎边糊

立夏时节,福州人要吃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再加入虾米、木耳、苋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煮鼎边糊,也叫“做夏”。

12、虾面

立夏这天,闽南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虾子、青菜、猪肉和油面一起煮成虾面供全家食用。

13、夏团子

立夏吃夏团子是湖南娄底人的习俗。先将糯米粉和成团,揪成小剂子,捏成饺皮状,包入馅,收口搓圆,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

14、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这天要吃光饼。光饼是面粉加少许盐烘制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异。周宁、福安等地是将光饼放入水中浸泡后做成菜肴,而福鼎、蕉城等地则是把光饼剖开,夹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推荐访问:立夏 节气 立夏节气有什么特点 立夏是节气吗 立夏这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 立夏节气的由来 立夏到立秋包括哪些节气 立冬的节气特点 夏至节气的特点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夏节气介绍